每日腹部按摩赶走糖友便秘

10.10.2015  10:13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林惠芳

不少人都曾有过便秘的经历,常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为一周内少于2-3次,且大便费力,粪质地坚硬干燥,排便困难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便秘的情况尤为常见,其中以老年“糖友”为甚。据有关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医师胡春玲介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小毛病的便秘,一旦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时,不仅可引起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烦躁、焦虑等,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则切不可掉以轻心。

原因:饮食顾忌太多+滥用泻药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更易发生便秘呢?胡春玲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高血糖下自主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以致消化系统上如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等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而且高血糖还易引起体内脱水出现大便秘结,造成排便困难。另外,糖尿病人由于代谢紊乱,蛋白质呈负平衡,也可致腹肌和肛周肌肉张力不足,排便无力而引起便秘。

第二,饮食不合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所禁忌,难以保证低盐低脂低糖而又含有充足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再加上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有认识上的误区,这不能吃、那也不敢吃,饮食量少或食物吃得过于精细,或者是为控制血糖而严格限制水果的摄入等,再加上有些老年糖友年龄大了,咀嚼功能也稍微减退,他们常会选择一些缺乏膳食纤维的精细食物,这些都可使肠道反射性蠕动减弱而导致便秘。

第三,药物的影响。有些“糖友”在出现便秘后,往往喜欢自己去购买通便药,长期使用不当的刺激性泻药后,可对胃肠黏膜造成损害,使肠壁敏感性降低,排便反射受到抑制,从而出现反复便结,加重了便秘。

对策:固定排便时间+每日腹部按摩

那么,糖友该如何改善便秘的状况呢?胡春玲也给出以下建议:

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排便,建议是早餐前后,排便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一边看书看报、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每次蹲厕的时间不宜过长,排便感觉不强烈时,也不可人为地用力屏气强行排便,以免引起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发生。

每日腹部按摩及提肛运动,可提高排便能力。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取仰卧、双腿屈曲位,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部,沿着结肠走向进行环形按摩,即从右下腹部开始,向上、左、下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由慢到快、从轻到重,以加快肠蠕动,促进排便。另外,提肛运动也是防治便秘的方法,可采用站、坐、卧等姿势,吸气时,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肛门,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多次,也可提高排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