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宣判42件毒品犯罪案 毒贩最高被判处死刑

18.11.2014  17:39

 

  毒贩罗健等被判死刑,他在法庭上情绪失控,对着镜头咆哮

  眼见小区的楼房里腾起浓烟,物业慌了,赶忙报警,消防队员马不停蹄地赶来,敲门,没人应,撬门后,里面淡定地走出一个人,原来是制毒者在里面捣腾!今天,广州法院对42件毒品犯罪案件进行公开宣判,61人中最低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以上,最高被判处死刑。

  近半罪犯是吸毒人员

  据广州中院的统计,2014年1月至10月,广州两级法院审结并已生效的毒品犯罪案件共1925件2146人。

  从案件类型来看,走私毒品罪、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各种涉毒犯罪类型都有涵盖;从判处刑罚情况来看,判处五年以上重刑的人数为369人,占全部毒品罪犯人数的17.19%;从犯罪主体来看,非本地户籍人员1442人,占全部毒品罪犯的67.19%,其中外国人73人,外来人员(外省籍人,不含外国人)1369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2146人中,属于毒品再犯的为244人,占全部涉案毒品罪犯人数的11.37%,累犯(不含毒品再犯)为222人,占全部毒品罪犯人数的10.34%,罪犯本身即为吸毒人员的有948人,占全部毒品罪犯的44.17%。

  外籍人员毒品犯罪上升

  结合最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情况,广州的毒品犯罪具有显著特点。

  据介绍,在犯罪主体上,非洲等外籍人员从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从事毒品犯罪的问题突出,毒品累犯、再犯的现象较为严重,吸毒人员进行毒品犯罪的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毒品的种类繁杂多样。以传统的海洛因作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犯罪虽然仍占有较大比例,但以化学方法制造的甲基苯丙胺(冰毒)等新型毒品为对象的毒品犯罪呈上升势头。

  毒品犯罪分子还不断变换犯罪手段以逃避打击,比如通过人货分离、雇佣“马仔”、体内藏毒等方式从事毒品犯罪,犯罪手段隐蔽,增加了抓捕、取证的难度。

  “毒品流向分散”也是一大特点。据介绍,从毒品流向上看,既有大量毒品从非洲、东南亚等境外及外省市流入广州,又有相当数量的毒品从广州流向内地甚至境外,在市内,毒品犯罪呈现出从中心区域流向周边区域的特征。

  极品案例

  屋中冒烟物业以为有火灾

  今年2月11日23时许,梁伟明在所居住的小区房屋内制造毒品冒出浓烟,物业管理处发现后以为是发生火灾,于是报警,公安消防人员到场后敲门没有人应,消防队便把大门撬开。随后,在该房居住的梁伟明走了出来。

  民警进门检查后,发现屋里面烟很大,警察当场在房内缴获含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晶体及液体共256.13克,含麻黄碱成分的晶体及粉末共63.03克,含苯丙酮成分的液体340克,烧杯、烧瓶、加热煲等制毒工具一批。

  广州中院一审认为,被告人梁伟明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数量大,已构成制造毒品罪,一审判处梁伟明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缴获的制毒原料及制毒工具一批均予以没收、销毁。

  请毒友干活以毒品抵工钱

  今年6月24日下午4时许,吸毒人员黄少明到被告人易润华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住处帮助修理厨房。随后,易润华以1包毒品抵偿黄少明的维修费人民币100元。

  黄少明离开易润华住处后,在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附近被执勤民警盘查,民警从黄少明身上查获白色粉末1包(净重0.62克,检出海洛因成分)。民警于当晚10时许在易润华的住处将其抓获,并现场缴获白色粉末2包(净重7.68克,检出海洛因成分),白色晶体1包(净重0.53克,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电子秤1把。

  广州市越秀区法院一审以被告人易润华犯贩卖毒品罪,对其判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扣押在案的毒品予以没收销毁,作案工具电子秤1把予以没收。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