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来的幸福
■晓 敏
我那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儿,是被送进寄宿学校后,才开始不挑食的。
以前女儿这不吃那不尝的,吃饭挑剔得厉害,并坚决不吃青菜,专吃肉。为了鼓励她吃青菜,我是什么法子都用了,就是不见效,即便是两片肉中间夹一根青菜,她是把肉吃了,却把青菜吐出来。看着女儿小小年纪,就已经发福的身材,我和她爸愁得不行。
适逢那一段工作忙碌,实在没时间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迫不得已把她送进了离城较远的寄宿学校。等一个月后去接她,看着瘦了一大圈的女儿,我和她爸是喜出望外。没想到女儿见到我们,却“哇”一声哭了起来,那样子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说自己再也不在住宿学校吃饭了,因为家里做得最差的饭,也比学校里的好吃……
闺蜜小艾是去了一趟东北的亲戚家后,才开始不嫌自己的房子小的。
小艾对结婚时婆家置办的新房,一直是有怨言的。那时候,婆家承诺小艾的是三室一厅的套房,可随着婚期的推迟,房价是一个劲地飙升,原来能买三室一厅的钱,后来只能买到二室一厅的了。小艾的老家是农村的,家里经常有七大姑八大姨的来串门。每每地方不够住,不得不在客厅打地铺时,小艾的怨气就会像憋了许久的火山,忍不住发起火来。
新娘子婚后要串亲戚。小艾的丈夫家是东北的,可到了那儿亲戚家,看到亲戚为了他们能有个地方睡,也全是打地铺睡时,小艾才体会到,敢情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其中有一家房子最狭窄,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地方,竟住了四口人。公公婆婆和儿子媳妇只得睡一张大铺,中间仅用一块布作遮挡。小艾猜想,这公公若睡熟后翻个身,要是压住布帘子那边儿媳妇可咋办?回来后,小艾是一个劲地感叹,比起东北的大城市,自己家的住房状况,可算是宽敞透顶了。
同事阿华,是在停职一年后,才开始喜欢上那份干了多年的工作的。
阿华是高校的高材生,对分在企业当技术员,一直耿耿于怀。他见有同学去珠三角办企业、发了财,就动了心。可等他去闯荡半年后,才感到在大城市寻找一个位置,真是不容易,成功不是那么好复制的。等阿华把多年的积蓄投进去,血本无归时,他再没有胆量闯下去了,就灰溜溜地回到厂子里,安心地做起本职工作来,还一个劲地感叹,到外面闯荡一番方知晓,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其实,大凡有大成就者,大多是在社会最底层、吃尽许多苦后方成功的。这样的成功不但稳定,还能走得远。正如那句名言:少年经不起顺境,中年经不起闲境。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吃苦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因为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感恩、懂得惜福;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体谅别人,能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