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比政策重要 软件比硬件重要 资源比口号重要

09.09.2015  09:53

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圆桌会议是国内近几年来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之一,卫计委等国家部委领导及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士、俄罗斯、丹麦、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顶级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行业顶级人士齐聚广州,与广州市政府一起探讨行业发展大计。

打差异化战略才能“鹤立鸡群”

按计划,到2025年,广州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有望实现万亿规模。对于这个宏大的目标,跨国企业高层代表在表示认可之余,也提出了各自建议。

“我在香港药企工作了30年,早在1989年就来过广州。这么多年过去了,广州的发展程度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并不逊色。但遗憾的是,广州一直不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中心。我想,发展生物医药也是广州政府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我也相信广州有这个条件发展好。”美国美敦力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希烈建议,除了创新、服务,广州应该做差异化战略,“与其他省市要有不同的地方,将广州作为医药行业的中心或中枢,这一地位可以让广州在这么多省市中鹤立鸡群。”

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徐海瑛表示,广州有机会在最前沿真正创新的医药和医学领域里预先布局,这样才能在下一个生物医药大发展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简化审批让先进药物惠及中国患者

此次参加圆桌会议的跨国企业多为国际知名医药厂商,而跨国企业代表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医药审批程序较为复杂、耗时较长的问题。

创新医疗器械公司默沙东中国区总裁Chris Round说:“非常希望默沙东研发的肿瘤抗PDE疗法可以尽早来到中国,但大概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世界上不断有新药诞生,加速审批流程才能尽早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与注册,继而投入到医院使用。”

李希烈指出,如果大经济体国家可以在医疗临床试验上实现结果互认,就能大幅节省医疗审批的时间与成本。他认为,重复的临床试验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在他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在投入使用地的临床试验结果与药品原产地的实验结果都是一致的,因此医疗审批流程的滞缓将会导致许多有急性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治疗。

多位跨国企业代表认为,广州若要成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中心,需要政府制定更为主动的药品准入和公司准入政策。而在广州已具备优势地理环境、完善配套措施和丰富人才资源的状况下,如若政府为跨国企业提供公平、高效的医疗市场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来穗投资设厂。

产业创新少不了高精尖科技

在互联网强势发展的环境之下,传统医药行业也面临转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表示,医药行业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广州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之地,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需要软实力的配合,如高端的人力资源、高精尖的创新科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的带动下,未来手术不会由医生操刀,将由智能机器人操作,手术全程将由 视频 录像,医生参与远程指导。现在,医生一天只能做2台手术,未来可能可以做150台,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斯穆特畅想道。

阿里健康战略投资副总裁马立认为,互联网医疗应是以服务为核心,而非以交易为核心的。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转型中能够有效结合传统医疗与传统电商,帮助传统医疗体系提升效率。她认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思维与勇气,如何把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投入该领域之中,是传统医药行业转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