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暨朱勃比较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5月11日,由中国比较教育分会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举办的“新中国70周年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暨朱勃比较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王英杰,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高益民、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饶从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彭正梅、浙江大学教授吴雪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延平及朱勃先生女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乃肖、朱勃先生家乡代表等10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及“朱勃比较教育思想研究”两个主题开展交流与研讨。
开幕式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马早明主持。我校副校长吴坚、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王英杰、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先后致辞。王英杰转达了顾明远先生的致贺并代顾明远先生诵读了他专门为朱勃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
朱勃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在我校工作25年,一手创建我校比较教育学科,为我校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王英杰指出,比较教育后来者要继续学习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他们的传统,为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李延平追忆了朱勃先生在陕工作期间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朱乃肖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的怀念,并回顾了父亲对女儿在为人、治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会议现场举行了《教育家朱勃纪念文集》发布仪式。教科院扈中平教授在仪式上致辞指出,朱勃先生对比较教育学科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使得我校的比较教育学科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这必将勉励我校比较教育的后来者在前辈所创造的辉煌中砥砺前行。
张民选在回忆与朱勃先生的三次会面中,体会到关注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始终在老一辈比较教育学家们的教诲与嘱托中不断学习、运用和创新先进的研究方法。柯森教授作为朱勃先生的同事兼学生,从学科发展机遇、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朱勃先生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影响作出总结与概括。施雨丹副教授从朱勃先生的比较教育学科观、目的观和史学观三个纬度分析了朱勃比较教育思想。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回顾和反思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探索起步、停滞荒芜、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曲折历程,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陈时见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发展新机遇、强化战略性研究、克服基础性短板、夯实学术共同体应成为比较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冯增俊指出新时代中比较教育要肩负服务中国、创新教育的世纪任务。饶从满对比较教育中的国别研究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与分析,指出比较教育的发展要凸显知识的生产功能。彭正梅指出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应注重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吴雪萍以“家”作为切入点,指出学科文化学科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科持久发展的灵魂。王正清认为制度化建设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马早明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新使命表现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吴坚在闭幕式上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朱勃先生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其成长的历程和学术思想,为我国比较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我们要缅怀和致敬前辈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探讨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时代嬗变、学科使命等问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今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通讯员:施雨丹 |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 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