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面更难就业年 多数已入职者不满意工作

17.08.2014  18:22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发奋苦读十二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考上了北师大,结果毕业后仍是回到自己家乡当一名高中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小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些无奈和沮丧。

  2014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与“最难就业年”2013年699万毕业生相比,增长28万人。但就业岗位增长并不同步,甚至有所萎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称,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的2014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比 2013年下降7.3%。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大学生招聘量收缩,预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难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网友因此将2014年称为“更难就业年”。

  近日,记者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数十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采访后发现,大多数已入职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工作并不满意,表示“现实与预期相差很大”。小朱就是其中一位。从考到北京就一直期望毕业能留下的他,几经折腾,最终只能回到家乡就职。

  除了已入职的大学生,待业大学生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国际关系学院传播学的应届毕业生江月初(化名)目前正处于待业状态,他的求职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江月初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我打算自己创业,所以我在微信平台上办了个公共账号,打算结合商业的模式运转。可是做了三个月之后都没有太大进展。自己的经验、人脉和资金都不足,所以4月份的时候就暂停了。而且中国的环境并不太适合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太低了。

  在筹运微信公共账号的同时,江月初一直在准备考研。得知考研失败后,他又加入了求职大军的行列。江月初说:“过去的两个月中,我投了不下30家简历,但给我回复的只有5家。而且这5家公司的薪水都远远低于我的预期。

  除了参加校招和投递简历,江月初还在一家求职网站上注册了账号,希望通过网络这种新兴求职工具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问到未来的打算,江月初表示自己还是打算考研。“但即使读了研究生,我还是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创业不大现实,找工作又是这副样子,真的挺难的。”江月初说。

  北京新精英生涯研发总监、资深生涯咨询师赵昂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是既成事实,“就业难”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善,最亟待解决是帮助大学生由学生向就业者心态、意识的转型。

  赵昂为此提出了三方面建议。首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积极地与社会接触,提高自己的就业力。其次,大学应该有规划地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如在不同的年级开放不同的生涯规划课,一对一地做生涯规划辅导等,帮助大学生做好转型。第三,用人单位可以多开设一些实习岗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面对社会的机会,让大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顺利完成转型,从而轻松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