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长沙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

15.04.2016  14:06

   采访毛新宇时,他刚从黑龙江回到北京。2015年7月7日,毛新宇来到黑龙江大学,为该校师生做了题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毛新宇阐 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创立了符合中国 国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

  此次讲座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思想很活跃,对我讲的内容感到很新鲜,因此,我的讲座引起了他们研究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浓厚兴趣。

   长沙很多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见到记者后,毛新宇风趣地说:“既然是家乡报纸的记者,那我还是多谈谈家乡吧!

   最近几年,毛新宇几乎每年都要回家乡看看。2015年清明节,毛新宇夫妇带着一双儿女回到长沙县板仓,在这里祭扫奶奶杨开慧和父母毛岸青、邵华的墓地。 随后,一家人来到韶山,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并于当晚冒雨观看了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新宇说:“那天是清明节,在那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全 家来看这个演出,看后心灵很震撼、很鼓舞、很欣慰。之所以带孩子去看,就是要让他们懂得珍惜。

  “爷爷毛泽东虽然出生在韶山,但他早年 思想的形成却在长沙。”这一趟返乡之旅,毛新宇还特意去了一趟爷爷青年时期曾经生活得最久的地方——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他认为, 在这所学校的几年中,爷爷毛泽东不仅遇到了对其影响最深的几个人——岳父杨昌济、教员徐特立、同班同学周世钊,更是完成了自己由学生到教师到革命家的转 变。当年就提倡“寻旧思故”的毛泽东对母校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的日子里,他在百忙之中给学校写来许多信,接见了许多来自母校的老 师和同学。

  毛新宇说:“长沙很多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像清水塘、橘子洲头、岳麓山……这些都是很宝贵、应该进一步挖掘的红色旅游文化 资源。”毛新宇还提到长沙晚报的办公大楼,“像一份卷起来的报纸,很有特色。我也读了宾馆房间里放的长沙晚报,你们报纸不仅办得好、办得活,印刷也很精 美,我觉得其它很多大城市的报纸没有长沙晚报漂亮!

   对话毛新宇

  长沙晚报:大家都很关心您的生活,请您介绍一下好吗?听说您喜欢读书,平时都读一些什么书?

  毛新宇:我的日常生活其实很简单,除了读书做学问外,每天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三个小时的锻炼,包括爬山、游泳、走路等。

  不动墨不读书,这点我和爷爷很像,我也喜欢在书上画记号。而且,我和他老人家一样,特别偏爱读哲学书。

  长沙晚报:您在2010年7月就晋升少将军衔,一度是中国最年轻的将军,您是怎样获得晋升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毛新宇:我很感谢全国人民对我的厚爱,我觉得大家是把对我爷爷的爱转移到了我身上。其实我个人不在乎军衔级别的高低,我只希望能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多做出成绩。

  我没有三头六臂,也就没有其他特别之处。我的晋升是依靠自己的道德情操、党性修养与锻炼,以及意志磨炼,努力工作努力奋斗的结果。我想,只要专心去做一件事,就应该会有收获。

  长沙晚报:您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回家乡,能够说说您的感受吗?您非常关心长沙晚报,曾经两次给长沙晚报题词,现在,长沙晚报创刊60年了,您有什么期望吗?

  毛新宇:年少的时候,家乡对我而言还没什么概念,但随着年岁的增加,家乡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想,只要我有机会,我是会经常回家乡走走的,每次回到家乡,我就心情愉快,感到很踏实。

   长沙晚报是家乡的报纸,我为长沙晚报两次题词都是举手之劳,不算什么。现在,长沙晚报已经60年了,可喜可贺!我听说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很大,很多 人说,纸质媒体消亡的时间指日可待,但我读了长沙晚报后,觉得这个观点不成立。我相信,长沙晚报还会有个6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