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市共42座博物馆 民办占25座

09.04.2016  13:50

东莞钱币博物馆展出的展品。

一位市民在东莞钱币博物馆欧洲展品前走过。

东莞钱币博物馆里展出的古代票号。全媒体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早在2004年,东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近年来,在发展社会办博物馆的同时,也更注重引导社会办博物馆的规范化发展,尤其是在大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期间,东莞以名城申报为抓手,有效加强了东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截至2015年,东莞全市有博物馆42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社会办博物馆25座。社会办博物馆超过国有博物馆8家。在广东省文物局登记注册的44座社会办的博物馆中,东莞拥有9座,占总数的1/5。

如今,博物馆已成了东莞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不仅涌现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国有博物馆,也涌现了唯美陶瓷博物馆、东莞市钱币博物馆、诺华中式家具博物馆等一批具有行业和产业地位的社会办的博物馆。

社会办博物馆数量

远超国有博物馆

截至2015年,全市有博物馆42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社会办博物馆25座。社会办博物馆超过国有博物馆8家。在广东省文物局登记注册的44座社会办博物馆中,东莞拥有9座,占总数的1/5。

这一数据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社会办博物馆发展模式的大胆创新。因为社会办博物馆特别是产业类博物馆与 经济 社会发展的互动性强、成效明显。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发展民办博物馆,编制了《东莞市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2014—2016年)》,落实相关发展措施,分步推进民办博物馆建设,争取到2016年全市新建成不少于20座民办博物馆。

此外,市政府还设立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出台《东莞市民办博物馆扶持暂行办法》,从2015年到2017年,每年安排130万元专项资金,对2014年至2016年新建成、新登记并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博物馆一次性给予5万-20万元经费扶持。

以创新驱动

使社会办博物馆迅速发展

为增强社会办博物馆办馆活力,更好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东莞对社会办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创新办馆理念。以博物馆 收藏 、研究、展示和宣教功能为基础,拓展研发、培训、展示、商贸、博览等功能,实现与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对接,以建造博物馆形式进一步确立和展现东莞优势产业的行业地位,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主办的发展思路,调动各方积极性,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投资 经营博物馆;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在确保公益性的基础上,鼓励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积极挖掘藏品内涵,合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与文化创意、 旅游 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融合,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通过一系列创新驱动,社会办博物馆特别是产业配套类博物馆迅速发展,2014年—2015年,已新建成社会办博物馆15座,其中产业配套类博物馆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