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广州举行

21.01.2015  03:49

  2015年1月19日上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共同组织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广州珠岛会堂隆重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出席报告会,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主持报告会。省、广州市直属机关干部、武警部队及学生、宗教界人士等社会各界代表共计9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会。
  陈改户指出,组建报告团并到全国部分地区巡讲的目的是,通过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各族干部群众中掀起学习、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新热潮,使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播、开花结果。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李颖等7位代表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饱含真挚的情感和生动鲜活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用心演绎民族团结大爱、显示民族团结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和切身体会,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林少春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全省干部群众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努力开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王兰花热心小组”负责人王兰花:热心服务温暖身边各族群众
退休前,她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柴米油盐,外管斗殴扯皮,任劳任怨、热心服务群众,为社区的事儿操碎了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王兰花热心小组”成员李颖给听众们讲述了“王兰花热心小组”负责人王兰花阿姨的故事。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这个人口近两万、回汉群众比例各占一半的大家庭,今年64岁的王兰花是一位和蔼可亲、普通又“不简单”的人。她和“王兰花热心小组”已成为金星镇乃至吴忠市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张靓丽名片。
  王阿姨曾在裕西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13年,“有事儿找王主任”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李颖说,一件件困难事儿解决了,王阿姨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可有谁知道,王阿姨的两个女儿都下岗了,哭着让她找份工作,王阿姨却只对女儿叹着气:“为别人的事,市领导的门我都敢进;可是为自家的事,我张不开嘴啊!
  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灾区: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
  “灾区民族情,都是一家人。”云南省鲁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启聪向在场听众讲述了一个个团结友爱的故事。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6.5级强烈地震骤降鲁甸,受灾人口达39.32万。
  文启聪说,乐红镇乐红村的汉族兄弟阳厚金,地震发生时正路过龙头山镇翠屏村,看到群众房屋倒塌,他立刻丢下身边的妻子、儿子,冲进危房救人,救出两人后他再次返回危房救人时不幸发生了,房屋轰然倒塌。当乡亲们把他从废墟中刨出来时,他的身体还紧紧地护着一个孩子。孩子获救了,阳厚金却不幸遇难,年仅43岁。
  鲁甸土生土长的回族企业家马永升,地震发生后,立刻带领员工赶往震中救人。
  鲁甸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乌蒙山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5%.这些年来,鲁甸县委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政策,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中国铁路总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和田玉龙号”变身“金火车
  2011年6月28日,喀什到和田的“和田玉龙号”列车正式开行。中国铁路总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激动地说,“和田玉龙号”开行3年多来,已安全运送旅客550万人次。
  艾尔肯•肉孜讲述了今年61岁的买买江。卡斯木的故事。买买江老人家世代经营玛糖生意。2008年,他筹资把自己的小作坊变成了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工厂,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爱利希帕。但是,他的产品知名度不大,销路不畅,一家人整天发愁。
  得知南疆开通了“和田玉龙号”,买买江作出决定:每个月乘坐这趟列车,在皮山和乌鲁木齐之间往返一趟。坐车时碰到旅客,他都主动递上一块玛糖,热情招呼。很多旅客由此知道了“爱利希帕”玛糖。
  艾尔肯•肉孜说:“许多人总是好奇地问,‘和田玉龙号’咋就成了人人叫好的”金火车“?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始终守望‘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信念,把列车变成了温暖的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穿越雪山戈壁送医送药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1975年刚到新疆军区政治部农场当卫生员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风雪很大,气温零下40℃,4个哈萨克族牧民送来一名呕吐不止的病人。那时,卫生所唯一的军医正好出差。
  那个时候,庄仕华只会测体温,涂红药水、紫药水。他说:“牧民兄弟用失望的眼神看了看我,消失在风雪中,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
  当时庄仕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学医学知识,当一名能治病救人的医生。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时,他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新疆。几十年来,无论岗位如何变换,庄仕华始终坚持天天查病房、会诊、做手术。
  几十年来,庄仕华和医疗队穿越雪山高原、沙漠戈壁,行程大约40万公里,送医送药38万多人次。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乌日嘎娜:各族职工同心协力“造好钢
  “说到包钢各族职工手足相亲与草原牧民守望相助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曾经受到周总理接见的蒙古族劳模、82岁的呼尔宝音老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乌日嘎娜说。
  1957年,呼尔宝音从部队转业来到白云鄂博铁矿工作。几十年来,呼尔宝音师傅不仅与汉族兄弟结下了深厚情谊,也在心底与包钢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节,他给儿子起名叫包钢,一家三口都成了包钢的铁杆儿工人。
  在包钢,当年像呼尔宝音一样不懂汉语的蒙古族职工很多,但经过汉族师傅的悉心教授,很多人都学会了读书写字,并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许多汉族师傅也主动学习蒙语。在包钢,他们情同手足、同心协力,把粗陋的矿石炼成了钢铁,也把自己锻造成了响当当的“好钢”。
  目前,包钢职工来自20个民族,少数民族干部职工5300人,公司高层管理者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占了1/4.包钢已5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西藏自治区边坝县沙丁乡卫生院院长洛松江村:20年翻越6000多次雪山
  西藏自治区边坝县沙丁乡卫生院院长洛松江村1991年实现了母亲的心愿,考入了西藏昌都卫校。毕业后,只有15岁的洛松江村被分配到边坝县尼木乡,成为这里的第一个乡村医生。
  说起行医经历,洛松江村说,这不得不提到接生这一特殊的工作。第一次接生时,他才16岁。尼木乡一位牧民产妇难产。洛松江村回忆,在他以最快的时间赶到那里时,看到又疼又叫的产妇,既紧张又尴尬。可产妇的痛苦喊叫、家人的焦急目光,已容不得他犹豫不决。他给产妇打了催产素后,胎儿顺利分娩。但他看到产妇的痛苦没有减轻,怀疑是双胞胎,家属完全不相信。20多分钟后,第二个胎儿顺利降生。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年,洛松江村翻越了6000多次雪山,行走数万公里,400多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在这样特殊的巡诊中顺利降生。
  深圳市残友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勇:让更多残疾青年自豪诉说奋斗史
  “当我们了解到喀什地区有20多万残疾人时,我们决定跟随深圳援疆的步伐,致力于新疆残疾人的培训、就业和发展服务,帮助他们圆梦。”报告会上,深圳市残友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新疆喀什市残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刘勇小时候因为贪玩不小心摔到地窖里,从此成了一名残疾人。1999年,他与4名志同道合的残疾人兄弟一道,在深圳组建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14年过去了,最初的互联网站已扩大成拥有32家分公司、3000多人的集团公司。
  为加深对残疾孩子的了解,他们在喀什定期进行家访。刘勇说,所有的父母无论家境如何,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事:担心自己老去以后,孩子怎么办。每逢此时,他都以自己的经历激励他们,让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孩子也会实现人生价值。
  刘勇说,经过3年6个月在新疆喀什的工作与生活,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要长期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和这里的少数民族残疾兄弟姐妹一起,共创幸福美满生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