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量过半”

30.07.2014  12:20

  办好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梅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初,我市确定了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包括44项具体任务,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基层医疗、人居环境、交通便民、文化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件件关乎民心,事事牵挂民意。

  2014年时间过半,各项实事进展如何?昨日,记者从梅州市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件民生实事总体进展顺利,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量过半”的目标。

  ●本报记者 钟智跃

  治理城区交通拥堵

  为破解近年来随着梅州城区车流、人流增多,而造成道路交通高峰期堵塞现象,在今年民生实事的实施交通便民工程方面,推进改造五个交通环岛,修复渡江津桥,打通四条城区市政道路的梅州城区“治堵工程”。目前,梅松路与东山大道交叉口交通环岛改造正在紧张施工,即将完成建设任务;赤岌岗圆盘等环岛改造设计方案也正推进中。渡江津桥修复工程已完成招标,近期将动工建设。城区市政道路中,正兴路项目计划于年底完成建设;堤下16米路、中心坝至富奇路道路、团结路至彬芳大道12米路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中。另外,相关部门已拟定了第一阶段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需要完善的标牌路线,通过启动电子抓拍探头,加大对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

  今年我市加大了公共交通投入。计划梅州城区增加LNG新能源公交车50辆,至6月底,20辆LNG新能源公交车已进入生产阶段。梅县区新增出租车100辆的任务已完成。

  另外,客都大桥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正加快施工图设计。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400公里任务正在编制全市建设补助计划,将继续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实施。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实施了7项具体任务。为解决城乡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居住难问题,今年计划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9068套(户),完成13227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至6月底,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开工7089套(户),动工率78.17%;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已完成改造1917户,目前在建5977户,动工率达60%。

  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除平远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仍处于招标阶段外,其他各县(市、区)工程建设工作较为顺利;兴宁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通过环保验收,梅县区、蕉岭县、五华县的工程已通水试运行,大埔县、丰顺县工程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梅州城区90公里6~8米道路(巷道)路灯照明建设已完成设计立项及招标等前期工作。改造185台重过载配电变压器和766个低电压台区,改善6.18万户居民用电质量任务,已全面进场施工,将按进度计划推进。至6月底,市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中,12家重点监控企业端安装已完成9家,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系统运行测试、企业应用培训和项目验收工作。

  其他8件实事

  保障底线民生

  已完成各县(市、区)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不低于334元、农村不低于148元,农村五保年供养标准提高到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标准下半年由65元/月提高到80元/月等3项任务。目前,我市已对《梅州市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行修订,梅江区、平远县、兴宁市、丰顺县和五华县已出台相关政策,推进低保户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由100元/年提高到600元/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由6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的任务中,正对符合条件对象名单进行审核。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已完成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3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率提高5%,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广州6家医院实现联网即时结算等4项任务。城乡居民医保每人年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仍待中央、省财政补助标准明确,市财政已先按2013年市级财政配套标准进行预拨。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至6月底,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77.48%,接近80%的计划目标。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已动工建设实验学校(幼儿园)。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由750元提高到950元、初中由1150元提高到1550元的任务,省级资金已全面到位,直接由省拨付到各县(市、区)教育专户,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也全部下达。目前市直学校已按标准100%拨付,各县(市、区)已将春季学期所需资金拨付给学校,资金拨付率为70%。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各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中,兴宁市县级120指挥中心已完成系统升级,正着手与梅州市联网对接;其余各县仍在着手推进。偏远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岗位津贴补贴政策项目中,目前已完成各县(市、区)方案制定和分类标准统计上报任务,正协调落实市县资金分担比例。

  开展助困扶残

  为全市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每户每月提供15度免费用电任务中,已新增办理免费用电500多户,下一步计划新增办理3000户。至6月底,为1000名视力、1000名听力、1000名肢体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服务项目,已分别完成任务数的61.5%、56%、85%。

  关爱救助精神疾病患者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已完成初步选址。计划给1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免费收治500名贫困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至6月底,已完成免费发放药物任务的28.72%,完成免费收治工作的32.2%。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梅江群众文化长廊和一批公园绿地歌舞台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争取9月底完工。新建3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试点,除大埔县外,其他县(市、区)已完成选点工作。兴宁市、平远县、五华县、梅县区已完成多厅影院建设任务,其他各县(区)正扎实推进该项任务。

  实施绿满梅州工程

  已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50.85万亩,9至10月将开展抚育工作。24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市级示范点建设也已完成。2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已种植里程70公里。规划新建21个城区周边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正处于规划建设、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