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带你读懂2020年预算报告:民生投入超500亿元

11.06.2020  22:24

谁也没想到,2020年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到底今年财政的钱会怎么花呢?

6月11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东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公布。会后,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对外解读了《预算报告》相关内容。

罗军文表示,今年东莞政府要过“紧日子”,实施更大力度的预算限额管理,全市一般专项预算和市级部门一般性支出同比下降10%以上。但对民生方面却不手软,共安排民生投入超过500亿元,推动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

【2019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2019年,我市严格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310.58亿元。在此基础上,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18亿元,同比增长3.58%,收入规模稳居全省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555.3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比82.5%,收入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1。

2019年我市顺利完成所有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同时市镇两级通过筹集财政预算等资金减少政府存量债务6.7亿元。

【2020年】

一般性支出同比降超10%,政府过紧日子把钱用刀刃上

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增收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在疫情防控、稳工复产、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双重压力,财政运行将较长时间处于“紧平衡”状态。

东莞将坚持“以收定支”原则,政府真正落实过“紧日子”,实施更大力度的预算限额管理,全市一般专项预算和市级部门一般性支出同比下降10%以上。下来,在执行环节还将按照上级要求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作进一步压减,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支持“六稳”和“六保”工作任务上。

焦点关注2020年财政投入重点:

防疫情稳经济:投 7.89亿用疫情防控,设50亿撑企专项资金

市本级财政安排7.89亿元,用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费用、临时性工作补助、疫情防控设备和物资购置以及应急救治备用病区建设等;同时统筹市慈善会和市红十字会接收的社会捐赠资金1.05亿元,用于疫情防控物资、核酸检测试剂等购置。

落实“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在原来已统筹安排49.6亿元中央、省、市涉企资金的基础上,市镇通过调结构统筹资金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周转、开展金融合作、促进投资松绑、稳定外贸出口、拉动消费复苏等,加大对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方面的财政支持。

投民生补短板:10.6亿投教育扩容提质,78.45亿用品质交通攻坚

2020年,市本级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共安排民生投入超过500亿元。一是支持全面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我市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总投入300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预计91亿元,用5年时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29所,新增学位约34万个。2020年,市财政安排10.6亿元用于教育扩容千日攻坚项目建设及其他教育类项目,比2019年教育类工程预算安排数增加了9.6亿元。二是支持全面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连续三年每年综合投入20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综合交通“六大体系”建设。其中,2020年市财政安排78.45亿元用于品质交通千日攻坚。三是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将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60元和1696元,将临时救助范围拓宽到外来户籍对象。3年投入6亿元支持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创建省高水平医院,加强5家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加大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将小额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从20万元提高30万元,将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差额补贴最高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8元等等。

加大减税降费:全年预计为企减负超250亿,前4月累计为企减负91.5亿

2020年我市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0亿元,具体数据市财政部门还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测算。

今年1-4月,我市累计为企业新增减负91.5亿元,具体包括:一是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39亿元;二是2020年国家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1亿元;三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出台的免征港口建设费和我市出台的减征垃圾处理费、缓缴行政罚款等政策为企业减负1.5亿元。

实施乡村振兴:25亿实施新一轮补助,4.3亿推全域环境品质提升

2020年,我市安排25亿元,实施新一轮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补助,进一步促进镇街对村(社区)治安、环卫和一般公共管理事务的统筹;安排4.3亿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幸福村居单村及特色连片示范建设,实现全域环境品质提升;安排1.87亿元,补偿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非经济林,严守全市耕地林地红线。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文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