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被批搞绿色恐怖:屡提陈水扁时期热词

25.02.2016  08:34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周礼】尽管距离蔡英文正式就任还有3个月,但绿营挟胜选之势要对岛内社会再洗牌的“冲动”已尽显无遗,“转型正义”这个陈水扁执政时的热词,最近再度成为绿营口中的“金科玉律”。连日来,民进党“立委”不仅抛出废止“国父遗像”提案,更端出一连串极具敏感性的政治提案。至于这一切究竟是为了正义,还是服务于“台独”战略的“绿色恐怖”,岛内舆论的看法十分对立。

  台湾《联合报》24日报道称,首度拥有过半席次的绿营将“立法院”视作“落实转型正义”的试验田,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本会期推出30多个优先法案,其中关于“转型正义”的占了不少。不仅有高志鹏提出的拟废除“国父遗像”的“国徽国旗法”等三项修法,更有多个过去受蓝营阻挡的“转型正义”法案。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已正式提出“纪念日及节日实施条例”草案,主张将追求言论自由不惜自焚的郑南榕的自焚日列为“言论自由日”,采取“只纪念、不放假”方式纪念。民进党“立委”陈其迈则研议推出“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赔偿条例”相关修法,拟规定禁止扭曲、粉饰“二二八”历史真相,禁止羞辱受难者及其家属,违者可处罚则。绿营“转型正义”风潮还将矛头直指国民党。针对国民党备受诟病的党产,民进党加紧推出“政党法”和“政党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要求对国民党的党产进行彻底清算。

  所谓“转型正义”,指的是民主政体下对过去威权政府不正义行为的调查、矫正与赔偿。1990年台湾“行政院”成立“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组”,并于1992 年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就此开启台湾所谓“转型正义”之滥觞。此后,民进党以“二二八事件”为切入点,不断以“正义支持者”和“真相争取者”姿态,在岛内展开政治活动以扩大支持力量。2006年,民进党执政时的台“国史馆”发表“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提出“蒋介石是最大元凶”的结论。陈水扁随即直接援用该报告结论开展一系列“去蒋化运动”,一度引发岛内强烈反弹。不过,随着陈水扁将他的“国务机要费”争议也扯上“转型正义”,“转型正义”渐渐成为岛内政坛的“弃用词”,并随着陈水扁的下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对于绿营此番重提“转型正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3日称,面对历史真相与转型正义是她在竞选时提出的一个政策,目的在于厘清历史真相,也让大家有讨论的机会,不要让社会因过去的历史事件而分裂。但随着废“国父遗像”等提案在台湾引起讨论和争议,蔡英文24日的表态颇有约束党籍“立委”的意味。她24日在中常会上表示,民进党作为“立法院”最大党,对于议题的设定应该要有战略思维,对政治敏感度高、重大政策议题,应通过党团会议等内部机制让更多人一起讨论,让外界看到党团整体问政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