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启发官方思路

24.12.2014  12:48

  【辣评】

  何勇海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推出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按适宜观看幼儿的年龄,片中有无暴力行为、脏话、性爱等内容,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据此标准,当天成立的一家儿童教育研究院对目前国内热播的10部动画片和亲子类电视节目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喜羊羊与灰太狼》适合7岁及以上儿童观看,《熊出没》则适合10岁以上儿童观看。

  儿童影视剧对儿童的认知、价值观乃至个性和人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不少以国产动画片为代表的儿童影视剧,在“勇敢”“正义”名义下渗透了暴力、色情、粗口等恶俗元素,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有关部门对儿童影视剧予以分级的呼声日渐高涨。事实上,儿童影视分级不容再等。一方面,正如陆宇斐所说,儿童影视剧的低劣、恶俗和暴力所毒害、毒化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整个中国教育的环境。另一方面,儿童影视剧不分级,也会阻碍题材和内容的拓展,不利于我国影视剧产业的发展。

  如今,儿童影视剧分级的国家标准尚无明确说法,民间已按捺不住,推出首个民间分级标准,值得点赞。这个标准虽无权禁止哪些儿童影视剧播出,但至少可给家长以指导,像“TV-K(2-6岁)级:这类影视剧适合所有儿童观看,尤其适合2-6岁儿童。节目无任何暴力行为或暴力语言;无任何脏话、粗话;无任何与性爱有关的语言或场景”等,是不是能让家长拿起遥控器时不再为难?依此标准参照,家长也会知道,哪些影视剧不适合多大年龄段孩子观看,就可“用脚投票”,使之失去市场。

  在很多领域,要根治长久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民间探索往往能启发官方思路。希望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也能启发官方思路,研究出台儿童影视分级“国标”,将分级变成社会行动。有了“国标”,儿童影视剧在播出平台、栏目及时段等方面就有法可依,而非依靠播出平台和人员主观判断。有了儿童影视分级“国标”,儿童影视制作方在申报立项时,也才会明确是制作给哪个年龄段孩子看的,哪些内容可以有,哪些内容不能有。而且儿童影视分级在国际上由来已久,我们也要跟上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