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或致南亚等地1.2亿人陷入极度贫困

28.10.2016  21:15

  本月17日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当天警告,气候变化可能重创依赖农业为生的地区,到2030年,或许有多达1.2亿人因此而陷入极度贫困,尤其是南亚和非洲将深受其害。

  粮农组织在这份年度报告中说,气候变化将引发“广泛的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迫使农作物生长适应更温暖的气候,将影响全球4.75亿小农家庭。尽管高寒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因此增多,但这一积极面到2030年会被全球范围的负面影响抵消。

  “毫无疑问,气候变化会影响粮食安全,”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说,“气候变化会带来自人类进入游猎时期以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我们再也无法确保我们播下去的种子能获得收成。

  农业既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受害者。农作物产生了全球21%的温室气体,同时又饱受水旱灾害之苦。为应对这一挑战,报告呼吁应采取“气候友好型”措施,如种植“氮高效”型和耐热型作物,或更有效地节约水资源,这都可以帮助数以百万计农民避免粮食欠收。

  报告还假设,如果没有气候变化,普遍的经济增长将帮助许多人摆脱贫困。但如果气候变化继续,到2030年,贫困人口可能会激增3500万,至1.22亿,其中,南亚可能新增6200万赤贫人口,非洲增加4300万。

  粮农组织呼吁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各签署国“把承诺化作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按照粮农组织的估计,为帮助拉美、南部非洲、东南亚和南亚的小农,每年需要2100亿美元资金。达席尔瓦说,这些投入收益将大于成本,边际收益会非常可观。【新华社微特稿】(马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