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一月夺两命 东莞开展职业病危害整治

28.08.2014  11:01

  最近一个月,东莞接连发生两宗因罹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并导致死亡的病例。8月27日,记者从东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上述情况,全市接下来将启动三氯乙烯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

   电镀电子行业清洗岗易患三氯乙烯职业病

  据安监部门通报,最近一个月来,位于塘厦镇、长安镇两家三氯乙烯使用企业相继各发生1名新入职员工罹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并导致死亡的病例。在长安厦岗打工的章某便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今年2月,27岁的章某经同学介绍,入职长安厦岗鑫达真空镀膜有限公司。章某每天的工作便是负责将三氯乙烯清洗后的五金制品传递到超声波清洗缸里。可在工作仅仅20多天后,章某的身上逐渐起了皮疹,并出现脱皮的现象。

  在请假到附近医院问诊治疗未果复发后,章力平在广州武警总队医院被查出患上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此后的几个月时间,尽管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各地寻医问药,章力平仍旧不见好转。8月17日,年仅27岁的章某,在经历4个多月的全身溃烂等病痛折磨后,宣告不治。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我国近年出现的新职业病,一般企业、劳动者甚至是临床医务人员对其认知程度普遍不高,一旦发病,部分过敏反应严重者病程进展迅速,可因肝、肾、损害和合并感染而死亡。”据东莞市安监局一名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致病特征看,三氯乙烯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职业接触可导致急性三氯乙烯中毒及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前者是短期接触较大量三氯乙烯所致,在正常防护条件下发生的机会较低;后者则是个别人在较短时期内接触较小量三氯乙烯也可能发病,是一种以急性皮肤炎症性反应为主要表现全身性变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损害、发热、肝脏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属变态反应。

  三氯乙烯常作为金属去脂剂、干洗剂、溶剂或萃取剂等,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电子、玩具、印刷等行业以及作为生产三氯乙烯工厂的产品。发病常见岗位为电镀金属件去污清洗岗和电子行业线路板清洗岗等。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氯乙烯由于其溶脂性能好,是当前工业上应用较广的有机溶剂之一。东莞市中小企业众多,不同程度地使用该溶剂。根据东莞市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2003年至2012年全市职业病状况统计数据,三氯乙烯中毒占据职业中毒总量的4%左右,位列全市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前五位。

   佩戴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沾染

  接下来,市安监局拟针对三氯乙烯使用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一直延续至11月份。8月25日,该局向各镇街(园区)安全监管分局、执法监管科室及有关企业,印发了《关于开展三氯乙烯使用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各镇街须认真开展摸底排查,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各安监分局要督促辖区内可能使用三氯乙烯的五金、电镀、玩具、印刷等行业完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做好职业病防治的专项投入,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通知明确,对发现的职业病安全隐患,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存在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要责令企业暂停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作业;对限期不整改的,要坚决给予查处。

  与此同时,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接触三氯乙烯的作业;新上岗的员工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危害培训告知,上岗后要严密观察80天,有过敏表现者,应立即调离岗位,如有皮疹、发烧等表现,及时送院处置,并明确报告其接触三氯乙烯的情况。使用区域周围非直接接触者如有类似症状亦需同样处理。患者治愈后不得再从事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

  通知还要求,接触较高浓度三氯乙烯员工应佩戴活性炭面罩、防化护目镜,同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和皮肤沾染。与此同时,企业要健全三氯乙烯使用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在三氯乙烯使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栏和警示标识。

  此外,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应尽量使用三氯乙烯替代品。

   如何识别三氯乙烯引起的药疹样皮炎?

  ●知多D

  1.有明确的职业性三氯乙烯接触史,发病与接触浓度间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接触较低浓度三氯乙烯也可发病;

  2.发病率较低,同工种、同样工作环境下仅个别人发病;

  3.一般情况下经过5至40天或更长潜伏期才发病,但正常不超过80天;

  4.皮损表现为急性皮炎,多呈剥脱性皮炎,常伴有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