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货运BRT”昨起航
大洋网讯 千年“古港”试水新型港区服务模式,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同船运输难题的水上BRT服务来了!昨日,“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巴士”在中外运黄埔仓码头正式启动。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巴士”是一种类似公交BRT运输的水上公共巴士服务,具有舱位共享、沿途随装随卸、高效快速中转、码头高效计划和作业等新特征,将给整个驳船运输带来降本、提速等多项利好,预计船舶运营效率将提高20%以上。
一直以来,传统的小型船舶内外贸货物不能同船运输,航运企业只能分别安排不同的船舶进行承运,驳船舱位利用率不高;且进出口货物也不能同船运输,出口货物需要等进口货物在沿途港口全部卸空之后,再次重复挂港进行装货作业,导致船舶周转时间较长。
“举例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巴士’模式下,现在船舶可以同时装载中转到蛇口的出口集装箱货物以及要运到沙田办辖区码头的内贸集装箱货物,从老港海关出发抵达沙田办辖区泊位后,可以卸下内贸集装箱货物,再继续装载其他需要中转到蛇口的出口集装箱货物,到达蛇口后换载国际航行船舶出境。”黄埔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落实“放管服”改革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通关效率的提升往往意味着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此次同船货运巴士上线,作为口岸执法部门,如何在强化查验与监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通关服务?
黄埔海关创新监管模式,亮出八字秘籍,“化繁为简、科技监管”。据介绍,海关通过“同船运输海关监管系统”,建立企业、海关、码头三方信息实时交互共享空间。运用该系统,结合船舶动态,货物装载以及码头理货信息,能够快速实现船舶进出口、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最大限度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节约企业经营成本。
内外贸同船快线的推出,无论是枢纽港、喂给港、驳船公司、代理企业还是货主,都能切实地感受到智能监管、科技监管所带来的便捷高效。
目前,全国标准化示范查验场——黄埔仓码试点的无纸化立体通关项目,就是“数据多跑路,企业少上门”的有效尝试,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着力打造全国投资贸易最便利、行政管理最高效、公共服务最优质的样板区的有效实践。
目前已开通黄埔海关隶属老港海关-驻沙田办事处-深圳蛇口海关之间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以及老港海关-黄埔海关隶属新港海关-香港的进出口同船运输业务。主要覆盖乌冲、东江、沙田等货源成熟口岸。下一步将逐步规划多个站点、多条航线,最终推动“同船货运巴士”在大湾区内的全面贯通。
(广报记者李大林、何瑞琪、通讯员毛丽、刘静、赖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