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乡特色文化 东莞五年推八大领域29个合作项目

22.10.2015  11:06

■昨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徐建华在仪式上作重要讲话

■三方将通过共同努力,力争把东莞水乡建设成“岭南第一水乡、世界创造之城” 首席记者 郑琳东 实习生 方茂昌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上午,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为期5年,包括打造东莞水乡特色文化等8大领域的29项合作。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吴伟鹏等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市委秘书长黄少文,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等出席仪式。

合作“起于水乡,但不限于水乡”

三方战略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起于水乡,但不限于水乡,重点在水乡”、“远近结合、扎实起步”的原则,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实现东莞高水平崛起、提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省作协的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三方战略合作以水乡特色发展 经济 区的文化产业领域作为重点突破。水乡经济区生态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三方合作将重点围绕水乡经济区“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展开,积极发展文化、 旅游 等幸福导向性产业,为东莞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推8大领域29个项目

此次合作期限为2015年-2020年,包含八大领域,29个项目。合作的八大内容主要包括打造水乡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文化活化、创新传播东莞水乡、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内容涉及传播、活动、智库支持等多个方面。

其中打造水乡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中的2015水乡艺术集市暨南方草莓音乐节、水乡作家人文行活动、万江美丽幸福村居改造项目、水乡旧厂房招商活动、水乡民宿设计大赛为2015年马上要实施的项目。接下来的2016年,东莞水乡公共艺术驻地创作计划、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莞国际摄影节、第一届南方微电影“水乡之约”24小时速拍大赛、拍摄东莞水乡形象短片、城市再生专题调研报道项目也将相继展开。

三方还将建立东莞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协高层领导经常性会晤机制,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同确保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29个项目的顺利落地。

积极培育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徐建华指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国内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媒体集团之一,广东省作家协会是全省顶尖文学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型文化团体。此次三方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必将为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插上文化腾飞的翅膀,对东莞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提升水乡地区发展水平也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东莞将以三方战略合作为契机,全力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高端文化创意新业态,积极培育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三方战略合作不断向纵深迈进。

莫高义说,此次落户东莞水乡的289艺术项目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转型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首个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整合运营商。东莞水乡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文创产业,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事业、是造福一方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事业、是岭南文化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东莞水乡发展插上文化和艺术的翅膀、塑造岭南文化的新经典是集团努力实现的使命。南方报业会举集团之力支持和宣传推介东莞,更加广泛地参与东莞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助推东莞再创辉煌。

吴伟鹏说,此次三方携手并肩,资源整合,共筑高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也将为地方经济可持续 健康 发展,传统报业的融合发展与广东文学的繁荣兴旺打开新天地。未来,省作协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东莞,创造更多水乡题材的文学精品,更好地展示东莞人民热爱生活、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感受岭南丰厚文脉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份有温度、有血肉、有高度的文学记录,翔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深度挖掘水乡的历史、人文遗迹,讲述水乡的人情故事,揭示水乡非遗背后的情怀,将是一段美好的中国故事,会带来更美好的中国影响。

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解读

共建平台力促东莞水乡产业升级

【关键词1:水乡文化】

三方共同打造水乡特色文化  升级水乡文化形象

协议内容:东莞市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协,将积极推进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文化建设,利用文化顾问、公共艺术、音乐、文学、摄影、舞台剧、影视剧、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刷新水乡城市意象,升级水乡文化形象,为水乡发展创意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解读:2013年11月,东莞公布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简称《规划》)提出八大任务,其中第五项任务即“推进水乡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和开发水乡经济区传统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水乡文化特色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增强水乡经济区文化软实力,打造岭南水乡特色旅游示范地。”这也是此次东莞市政府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协合作的基础和依据。

针对打造东莞特色水乡文化,三方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包括: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组织专家团队调研草拟“《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文化规划》实施方案”,并组建高水准文化顾问团队,为方案实施提供监理服务。通过点、线、面三个阶段,文创激活工业遗址,跨界活化民俗文化,艺术打造城市意象,力争把东莞水乡建设成“岭南第一水乡、世界创造之城”。

省作协将依托自身作家、评论家等资源,利用文学创作、影视剧等形式,推广水乡文化新形象。省作协拟定期举办知名作家东莞水乡人文行活动,挖掘水乡文化,讲述水乡故事,推广水乡文化。适时举办著名作家陈残云《香飘四季》作品研讨会,协调将《香飘四季》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让东莞水乡的美好形象深入人心。

三方将建立结对指导精品创作机制,即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作协在东莞(重点是水乡地区)创作生产的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每年选择1-2个项目进行结对指导帮扶,邀请相应领域的省内知名专家给予专业指导,力争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原创精品。

【关键词2:产业升级】

组建产业 投资 文化资源整合平台  力促水乡产业升级

协议内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拟利用自身相关优势,与东莞市政府合作,整合各镇工业遗址,结合民俗文化特征,组建289东莞水乡产业投资与文化资源整合对接平台,促进东莞水乡的产业升级。

解读:自2013年东莞审议通过了《东莞市“三旧”改造产业类项目操作办法》以来,东莞旧厂房改造成产业园就开始热闹起来。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同样如此,如何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以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为龙头,探索集约、绿色、低碳、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东莞水乡的产业升级,成为摆在东莞市政府面前的问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拟在东莞水乡投资建设289艺术(旗舰)园区,将改造洪梅镇工业旧厂房,发展包括艺术教育的创意产业,成为水乡旧厂活化的典范和先头部队;东莞将利用洪梅工业旧厂房建设并与东莞(水乡)博物馆、东莞(水乡)图书馆、东莞水乡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东莞水乡产学研发展中心等重大文化艺术教育项目一起,打造水乡新城文化地标、水乡文创孵化第一园、广东国际艺术教育高地、文艺体验消费最热地。

【关键词3:幸福村居】

以文化艺术为底色  建设美丽幸福村居

协议内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拟与东莞市政府合作,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引入体育(教育)、花卉健康等产业,利用水乡人文、历史、传统与自然条件,将文化艺术融入美丽幸福村居的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解读:东莞年内将启动100个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发挥艺术、文化、传播优势,为东莞提供智力支持。其中包括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拟对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拟策划引入专业团队改造大汾村幸福村居。大汾村是广东有名的书画之乡,明清以来村民便爱书写作画,民间有大汾村三分之一家庭会写会画并非虚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引入专业团队,挖掘大汾村这一优质的历史文化和书画传统资源,改造大汾村富有文化历史特色的文化景观节点,推动大汾村水乡文化产业、体验旅游发展,使大汾村成为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点,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这其中包括策划“特色文化水乡”的生活方式结合村落差异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大汾村为文化氛围浓厚、旅游体验地道、文化产品丰富、社区环境和谐的岭南水乡村落旅游精品。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三方合作“起于水乡,重点在水乡”?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东莞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竞争力,形成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动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使东莞制造在保持“硬件”优势的同时,更多地注入文化创意和文化创造的内涵,使制造业在与文化的对接、融合中提升质量、焕发活力,为推动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2年5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首次提出“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并表示水乡地区欠发达镇要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2013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东莞水乡经济区正式成为广东省重大战略平台。三年多来,东莞多措并举推进水乡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城乡规划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富民惠民,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书记观点

力争文化创意产业

成为水乡支柱产业

历史上的水乡地区曾是东莞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如今的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是生态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的一片热土。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之初,东莞就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到203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0亿元,成为水乡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接下来将以三方战略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东莞水乡特色水韵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文化创意人才合作平台,全力集聚各类创意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文艺、影视、动漫、旅游等高端文化创意新业态,积极培育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目标。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水乡现状

引进重大产业 项目70个总投资超800亿元

生态建设:积极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东莞水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2013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和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等重大发展目标,东莞水乡经济区正式成为广东省重大战略平台。

针对水乡环境污染较重的情况,东莞以“清存量、控增量”的工作思路,实施“截污、治水、治岸线、建生态”四管齐下,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政策,开展“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推动实现产业有序更替,努力打造美丽水乡。

目前,水乡经济区统筹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产业招商:引进重大产业项目70个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招商环境的改善,2014年7月以来,水乡地区引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820亿元。在东莞水乡迅速发展起来以京东、菜鸟为代表的电商产业集群,以香飘四季、印象水乡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新材料、新装备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以中粮、中集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群。同时,建设石龙国际铁路物流基地,连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成为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头号项目。

此外,东莞按照“规划起来、统筹起来、经营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的思路,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形成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成为东莞乡村休闲旅游新热点。比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建成这两年,每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休闲旅游经济年均增长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