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三个第一”打响新一轮扶贫战——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等单位帮扶罗定炉星村,引入项目 “造血”扶贫

04.06.2014  12:01
船步镇炉星村位于罗定市船步镇南面,是2012年云浮市20条后进村之一,属革命老区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支柱、没有主导产业,种植农作物产量低、技术差,这些客观情况一直制约村里发展及村民脱贫增收,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0.8万元,是罗定市15个贫困村之一。

自2013年6月以来,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政府、邮政局、电信公司等对口帮扶罗定船步镇炉星村,截至目前已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多元,引入社会资金和行业资金约250多万元帮助修筑村道、改善村委办公环境,引入金佛手、辣椒种植基地,为农户经济“造血”,引导大家脱贫致富。村集体年收入达到8.5万元,实现脱贫的目标。

夯实基础 村道通车 打响了村道建设第一炮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10月14日炉星村第一条村道硬底化2.8公里建成通车,是罗定市各贫困村中行动最快的村道建设实施项目。“村道以前是泥路,坑坑洼洼。”炉星村党支部书记邱新松说,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村民的出行就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今年工作组还计划对余下3.5公里村道进行硬底化,总计6.3公里。同时,工作组还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改造,对农田水利进行了提升,新建一个120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等,为炉星脱贫致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基地+入股 率先签约动工 为炉星村成功“输血

工作组率先找准集体产业——种植50亩金佛手示范基地,于2013年10月率先签约动工,于当年底第一个全面完成了基地建设。工作组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鸿林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实行产业化运作,合作社承担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前期将采取分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每年分红约3万元左右;后期将向农户推广,并对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价1.2元/斤,从而保证了贫困户的经济收益稳定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脱贫,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在三水、罗定两地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采取入股固定分红的形式,投资60万元入股当地国有资产控股的供水公司,确保村集体每年获得超过5万元的分红。

开垦荒地 成立合作社 为农户成功“造血

五月雨后阳光灿烂,当你来到罗定船步镇炉星村,你定会被那漫山遍野的绿所吸引,可谁曾想到一年前这里的山脚下还是连片几百亩的丢荒地,现在已变成绵延不绝青青翠翠的辣椒基地,百亩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的脸上堆满了丰收的喜悦。

去年工作组来到的时候,看到山脚连片的丢荒地甚为可惜,通过不断的调研和考察,发现辣椒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市场大、效益好,发展辣椒产业应该前景不错,确定了首期百亩3号线辣椒种植基地就是炉星村实施的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之一。为了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和参与,工作多次组织了干部及村民代表赴广西基地考察学习,还请专家对炉星的土质、气候条件等进行鉴定发现,非常适合优质辣椒的种植,于是工作第一时间机械化开垦荒地,建设了5亩育苗基地和120多亩示范基地,开设辣椒种植培训班,成立“炉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辣椒等蔬菜的种植和销售,农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协会”的模式发展辣椒产业。

4月中旬辣椒缀满枝头,逐步成熟,每天可收5000斤左右;6月份到“正季”时,每天可收10000多斤, 一直要收到7月份。目前市场零售价格在3到6元一斤,批发收购价1到2元一斤,合作社百亩辣椒产量约40多万斤,如果全部批发总收入50多万元,全部零售总收入将达到150多万元。

据统计,仅此项目,可使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户均增收1万多元,贫困家庭人均收入可增加1500至2000元,辣椒成为炉星群众名副其实的增收致富椒。

主要做法:“”当头,“”入手,“”贯穿,“”推进。

去年底在云浮市召开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三水区驻船步镇炉星村工作组代表佛山介绍扶贫经验。

”字当头抓先机。一是工作早规划。工作组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衡量的原则,及早行动,勤驻村勤入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做好入户摸底统计、访谈规划等基础工作。为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我们深入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针对炉星村实际情况,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二是项目早实施。扶贫工作有硬指标,但也是“软任务”——日常工作需要积极、主动,才能有为。我工作组扎实工作,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特别是在推进工作中做到不等不靠,各项工作提前请示汇报,心中有数,争取了三水区和当地及乡贤等单位的支持,很好地完成了第一场扶贫战役。

”字入手做文章。一是重新调研核查,找准贫困原因。重新核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贫困原因。为了摸清基础数据,我们在镇、村全力配合和支持下,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分别对扶贫户、扶贫低保户和低保户、五保户逐个走访调查,登记贫困户家庭人口结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按实事求是原则,对发现不符合条件纳入扶贫户的予以调整“摘帽”。二是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带头人”。帮扶到村到户无疑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但这毕竟是外因,群众愿意干、主动干才是内因。为此,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扶贫的先导工作来抓,引导贫困群众扩宽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经常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告诫他们努力克服“小农”思想,他们讲述当前发展经济的大好形势及发达地区取得的经济成就,分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帮扶发展机遇。并先后4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参观学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户种植、养殖模式,考察农业发展项目和前景,激发他们珍惜机遇、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经过一年来用新观念的“灌输”和“洗脑”,村“两委”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明显提高。现村民精神饱满,信心十足,个个都憋着一股干劲。

”字贯穿保三公。一是建立公示公开制度。工作组对每一项“双到”工作做到事前沟通讨论、事中登记造册、事后归档备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如:在入户走访核查过程中,针对是收入超标及人情关系户,冒然调整出来势必会影响到镇、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和情绪。因此,我们将贫困户名单在每一个自然村进行公示,将所核查的登记表和汇总表公开放置在村委会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反映,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实名登记,并将所收集的情况在村“两委”班子会上进行逐一通报讨论。这样,树立了工作组确实是来“真扶贫、扶真贫”正气与形象。二是建立参与机制。我们在规划制定、项目选择、资金筹措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都事先让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讨论表决,尤其是在推进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让群众充分参与、充分了解和沟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推进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们广泛发动了村民参与完成前期路基路模,后期路肩的修建,形成了“谁阻挠施工就是站在了全体村民的对立面”的有利形势。三是规范运作机制。工作组规范资金使用、开设扶贫专户,坚持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对扶贫资金使用严格监督、规范使用,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字推进促项目。一是抓宣讲。炉星村没有集体经济支柱、没有主导产业,种植农作物产量低、技术差,没有先行先试的带头致富人,这些客观情况一直制约村里发展及村民脱贫增收,村民空有一身力气但日子一年比一年差。工作组通过广泛宣传讲解,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主导产业及引导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开办主导产业“农技培训班”,引导和带领他们外出现场参观学习,使他们重新燃起了致富的信心。在村道硬底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有钱出钱无钱出力,除每公里筹集3万元以外,还出工出力修好了路模。同时,我们较大的事情利用媒体向群众通报,目前已在省、市、县级媒体刊登稿件40多篇,将我们的扶贫工作和政策宣传讲解到位,村民各方面都了解透了,自然心畅气顺,从而更好地支持工作组的扶贫工作。二是抓资金。我们科学合理、先急后缓、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其中一部分源于三水财政专项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一部分源于各行业及社会筹集的资金,充分了体现资金带动效应。三是抓项目。习近平主席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中指出:扶贫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要实事求是的发展生产。所以,工作组坚持以项目为切入点,变输血为造血。尤其是要找准主导产业(首期140亩辣椒的种植)和集体经济发展(50亩金佛手示范基地)的发展。四是抓民生。工作组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对接活动,开展“放飞希望、放飞梦想”资助贫困学生捐助活动,举办主导产业“农技培训班”,帮扶贫困户购买“新农保、新农合”,全面完成的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以及联系香港旭曦舍义工队参与到结对帮扶中来等方式充分改善村里的民生问题。

辣椒种植基地

辣椒种植基地收获的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