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水圳先后溺死3个孩子 村民盼望加强管理

14.01.2016  10:41
张振源的家建在半山腰上,一条宽约80厘米,深有150厘米的水圳从张振源的屋前经过,记者发现,圳道高出屋前的门坪约50厘米,有一小段用铁条做了简单的防护,其余地方未见防护设施,只有一个警示牌写着“水深危险,切勿下水”。

村民自行在沟渠上安装铁栏,避免小孩子玩耍时跌落。(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罗诚浩

  农村水利设施关涉到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全。昨日,家住大埔县茶阳镇洋门村的张先生向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反映,称当地有一条灌溉水圳从他屋前经过,水圳高过屋前的门坪,且无防护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向镇村反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希望记者能够帮忙协调。

  水圳无防护安全隐患大

  日前,记者来到茶阳镇洋门村,沿着村道前行来到了张振源的屋前。张振源的家建在半山腰上,一条宽约80厘米,深有150厘米的水圳从张振源的屋前经过,记者发现,圳道高出屋前的门坪约50厘米,有一小段用铁条做了简单的防护,其余地方未见防护设施,只有一个警示牌写着“水深危险,切勿下水”。张振源说,这是一条灌溉和发电两用的水圳,因为圳道长,水流急,几十年来发生过不少事故,水圳周边好几个家庭的小孩掉到水圳里,已有3个孩子不幸溺亡。

  “水圳没有防护设施,加上圳道还高过我家的门坪,如果不做足防护,在雨水多的季节容易发生事故。”张振源说,近年来下游的水电站为了增加发电量,在上游做了储水设施,放水发电时水流大。记者发现,有些村民在水圳旁清洗用品,如果遇到发电站放水发电,后果则不堪设想。

  为此张振源还多次向上级政府反映,但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圳道旁的警示牌就是镇里设置的。”张振源说。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水圳从岭上村开始贯穿大半个洋门村,有部分圳道还高过村民的房屋。

  村委:已协商发电站做好必要防护

  当记者来到洋门村委时,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支书正召集村民和发电站老板开会,共同商讨水圳防护设施的问题。会上,发电站老板表示会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洋门村委赖书记告诉记者,这条水圳长约5公里,是全村300亩农田的灌溉水圳,另外还供埔北中学旁的一个小发电站发电用。“水圳存在40年了,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根据村民的反映,已经向镇政府汇报,镇政府领导要求我们做好防护设施,把老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赖书记说,我们认为首先要对水圳采取防渗漏的措施,一些引水槽也要加固疏通,另外上游发电站的储水设施进行改善,防止水满时发生危险,还要加强放水时的发电管理。“下一步再考虑对群众房屋周边的水圳加盖防护。”赖书记说。

  另外,记者从我市水务部门了解到,农村小水利设施目前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更加注重人水的和谐发展、工程的永续发展、技术的科技发展。有关专家认为,鉴于农村小水利在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中起到“最后一里底线保障”的作用,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关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水利建设,真正实现对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