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客
民国时期,蕉岭县文福乡有个老实的年轻人,叫阿华。他的父亲阿福伯,年老多病,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落在阿华身上。由于家里穷,阿华一直娶不上老婆,独守被窝。
这天早上,阿华挑着自家做的豆腐,出门去墟镇卖,在村口的老榕树下,看到石条凳子上放着一个蓝色包袱。他担心有人起歹心,就坐在石凳旁边等候起来。
日头上山了,阿华干脆就地摆卖起豆腐来。当大家知道阿华是在这里等候失主后,都十分感动,纷纷掏钱帮衬他的豆腐生意,很快,两桶水豆腐就卖完了。
豆腐是卖完了,可是包袱的主人还没有回来。因而,他仍然不敢离开。正当阿华望眼欲穿之际,路上匆匆忙忙赶来一个穿蓝布衫的男子,走到榕树下焦急地四处寻找。阿华认得这人,是本地有名的水客,前不久才回来,按辈分,阿华应该叫他四叔,村里就属他有钱,家里盖起了小洋楼,一家搬离了围屋。阿华忙上前问四叔是不是在找东西?
四叔说早上因为贪赶路,把包袱丢了。阿华问清包袱的模样后,便把豆腐桶里藏着的包袱还给了四叔。四叔打开验过财物后,说:“阿华,包袱里有一百大洋,你为什么不想拿回去用呢?你父亲治病正需要钱啊。”阿华摇头:“这怎么可以?又不是自己的钱。”四叔说:“这是捡来的,又没人知道。”阿华指了指榕树下的土地伯公:“它看着呢。”说完挑起担子走了。
回到家里,阿华把捡到四叔包袱的事告诉了阿福伯。父子俩正说着,四叔不请自来,进门就称赞阿福伯教子有方,养了个好儿子,说有一件事要跟他们商量。
原来,四叔这次回来,是想物色一个徒弟。包袱是他故意搁置的,目的就是要考验捡拾者的品性。阿华拾金不昧,因此,他决定收阿华为徒,带入行去做一名水客。
水客在当地是既神秘又赚钱的职业。由于当地客家人在香港、台湾、南洋谋生的人多,他们赚钱后,不忘家乡,捎钱捎物回来,反哺亲人。当时官方还没有建立正规的邮递渠道,只能靠水客行当来承做这项业务。阿华听说四叔想让自己做水客,自然高兴,征得父亲的同意后,高高兴兴跟四叔出门了。
阿华走的时候,许多人跟到村口,既羡慕又嫉妒,说他撞上狗屎运了。阿华走后,阿福伯家不时有陌生人出入,他们把阿福伯家当作临时落脚点。大家看到,阿福伯吃用一天天讲究起来,便知道阿华在外混得不错。
过了五年多,突然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出现在村子里,径直进了阿福伯的家。村里人疑惑地跟着去看,就看到阿福伯举着柴棍赶那人走。那瘸子头上挨了几下柴棍,尖声叫道:“阿爸,别打了,我是阿华啊。”阿福伯丢了柴棍,上前细看一阵,扶起瘸子进了屋,然后关上了大门。
阿华回来后,重新干起了老本行磨豆腐卖,众人猜疑纷纷。事情是在四叔回来后才真相大白。原来,阿华做水客时,因老实肯干,很快得到行当老大的认可,放手让他接一些大单的生意。可有一次,阿华送货回到梅县松源,住在客栈里,遇到一个年轻的寡妇,要鬻卖女儿买棺材下葬丈夫。阿华十分同情她,但恰好身上没带多少钱,就私拆客户封包,瞒下一百大洋给那寡妇。阿华本打算下回做单时,再把钱还上。可是,这个客户是当地的地头蛇,不容阿华多说,就叫人把他打了一顿,还把这事捅到行当总部。做水客的,最忌水客私下吞扣客户的钱财货物,因此阿华被赶出了门。
到年底时,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牵着一个小女孩,一路打听找到了阿华家。后来,年轻女人成了阿华的老婆,不久就给阿华生了个儿子。阿华有了老婆,平白得了个女儿,又添了个亲儿子,日子过得惬意满足。再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对母女就是阿华救助过的孤儿寡母。
老古言语讲,好心必有好报,嘿嘿,一点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