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水质监测引入"黑臭"指标 广佛交界水污染再上黑名单

13.06.2014  12:56

从12日起,市民打开广州市环保局官方网站观看全市60条河涌水质监测信息时,跃入眼帘的不仅有各类数据、符号,还有更加直观的指标——“是否黑臭”,而原本“混在一起”的劣V类水质,也被更清楚地分为5个级别,以清晰的电子地图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从1年前开始发布河涌水质监测信息,在这一年中,群众反映最多、要求最多的,就是希望看得懂、看得清各式各样的监测数据,希望能更清晰地了解水质到底怎么样,我们综合考虑之后,决定改进我们的发布方式,强化监测数据与人体直接感受的对接,让‘百姓观感’成为我们的评价指标。”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谢明说。

据介绍,此次广州环保局官网水质信息发布“大调整”,除了将发布水质信息的河涌数量从50条增加为60条、监测点从64个增加到121个外,主要是调整改进了评价方式、优化了发布内容,包括调整取消浓度较低的砷、铅、六价铬等指标,增加反映水质表观状态的透明度指标,增加“是否黑臭”等评价内容、增加电子地图等。

按照调整后的评价方式,在这60条河涌中,目前共有17条河涌水质达到或优于V类标准,14条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20条河涌存在黑臭现象,而在劣V类以下水体的5级分类中,分别有11条、15条、4条、1条和12条河涌。

评价指标里加上‘黑臭’,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水质变化情况,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更清晰了解水质信息的需求,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对我们的敦促,推动治水工作向深入开展。”谢明说。

现在,广州市民看河涌水质,“黑臭”与否排在首位,其次可以关注水质是否达到V类,如果河涌水质既不黑臭又能达到V类,则可进一步看是否达到了水环境功能区的目标。

答疑

什么样的水质才算“黑臭

据华南理工大学有关专家介绍,“黑臭”评价指标主要为观感指标,包括了透明度和溶解度两项,一般来说,当水体中透明度小于25厘米或溶解氧大于1.5毫克/升时,水体一般都可被判为黑臭。(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