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生街头调查汉字书写 80人仅1人全对

18.08.2014  12:46

  渤海早报讯“未雨绸缪”写成“绸谋” “筹谋”,暴躁的“”与干燥的“”混用……随着《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不少人开始反省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这个暑假,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8名学生组成了“书行中国——汉字书写能力调查研究小组”,针对目前国人和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能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

   汉字测试80人仅1人全对

  调研小组在街头随机对80名市民进行了调研,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采访和汉字书写测验。其中汉字书写测验分四组每人测试六到八个字。然而80位中国人中,汉字书写测验全对的仅有一人,是一名高三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人在同学们的引导下还写错了2到3个。

  调研小组发现,很多人在汉字书写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汉字字形书写的规范性较差;二是在当今计算机技术普遍推广的情况下,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很多人的白字、忘字现象较为严重;三是字形美观程度不容乐观,书法教育遭到忽视。

  调研小组的学生负责人孙小雅告诉记者,人们更多地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打字,只要通过汉字的读音以及对汉字字形的认读就可以找出正确字形,因此很多人经常出现忘字现象,熟悉的字知道读音,真正书写却写不出来了。

  例如人们经常见到的“盥洗室”中的“”字,在调研中就有很多市民不能够正确写出。被调查市民表示,即使看见过很多遍,也因为没有留意而不会写。还有部分受访者不知道六书造字法,无法在提示下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写出正确的字形。以“酝酿”为例,就有把“”写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汉字文化的断层。

  此外,偏旁混用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成语和词语中稍微复杂或难的字也容易被人们自动忽略,比如:分道扬镳的“”等。

   老外学汉字大多靠“

  为了更好地开展汉字对外和对内教学,调研小组还设计问卷采访了35位留学生、20位对外汉语教师、2位书法协会书法教育专家及50位中小学教师。

  孙小雅告诉记者,留学生由于对汉字没有正确、系统的认识,不懂得偏旁、部首的概念,因此在书写汉字时经常会把汉字当成图画。在辅导留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他们写一个新的汉字,说横折竖什么的是没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写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再照葫芦画瓢把字写出来,通常不讲究笔顺和间架结构。比如简单的“”字,很多留学生都会把最后一笔跟上一笔连起来写,就像画半圆一样。“还有一点,他们容易字音和字形对不上。

  调研小组还对20位对外汉语教师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他们发现,在教学中对入门阶段拼音的教学比重过大,却忽视了汉字的教学,导致留学生对汉字本身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汉字没有正确的认识,过分依赖拼音,甚至在交流中也直接用拼音代替汉字。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汉字教学设计、课本及老师,导致了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对汉字的构成没有清晰的认识,只能“”字。

  对此,书法协会的书法教育专家提出,可以把书法和文字学结合起来,进行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也就是对留学生进行书法的兴趣教学,并在书法课上渗透文字学的内容,使留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构成,以此提高对汉字书写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