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貌】汉学明:七年了,我还想和你走下去
本网报道 (文/学生记者 林奕彤 余美韵 图/志愿服务中心 程美慧) 这是一个普通广科学子投身公益的故事,是一个年轻人通过志愿活动自我历练、成长的故事……
最有意义的寒假
2014年春运,汉学明在东莞火车站参与志愿服务。
汉学明的岗位在自助取票中心,协助已经在互联网上订好票的旅客在取票机上取票,解答他们的问题。这看似简单,但求助他的人很多,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旅客。旅客们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比如票取不出来,没带身份证怎么取票之类的。
对有困难的旅客,汉学明耐心热情,甚至有时看到旅客取票遇到困难,不等人家开口问就会主动过去帮忙。他说,大家出门在外肯定会有各种问题。机器其实很好用,谁学一下都会。但是将心比心,如果后面排着很多人,一次操作失败了就会很紧张,谁都是一样的。
汉学明和他的志愿服务队友虽然岗位不复杂,但服务的人多了,工作量就相当可观,并且重复的工作更易引起疲惫……他和他的伙伴们要一直保持热情,微笑服务,顾不上喝水,也难得坐下休息。而汉学明住的又比较远,为了早上8点准时到岗,他6点就要起床。假期了还这么辛苦,而且是做没有报酬的志愿者,说没有思想斗争过是不可能的。
然而,乘客们的微笑,真诚的感谢,让汉学明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尤其是看到在志愿队员们的帮助下,乘客们安心地提着行李,兴高采烈地奔向归途,奔向团圆时,他仿佛瞬间升华了对公益和志愿活动意义的理解……那种感动和自豪,汉学明到现在也记忆犹新。
汉学明说,那是他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寒假。
克服困难做功
从高中开始到现在,汉学明参加志愿活动已经7年。
7年间的辛苦,一言难尽。
2016年圣诞节,汉学明带领第二批粤港志愿服务交流考察团去香港参加公益活动。
当时安排的行程为3天。3天里,汉学明既要带领队员们与香港义工组织交流学习、听课,又要带领他们去香港护老院表演节目、探访贫困家庭,内容安排的很紧凑。让汉学明苦恼的是,队员们不够积极,团队意识也不强,甚至有个别队员还想脱离队伍单独行动……
作为负责人,汉学明必须保证队员们的安全、必须顺利完成交流学习、必须完成在香港的公益活动。带队走这么远,又是陌生的地方,孤独感油然而生——其实他也是个需要人指导的学生啊,意料之外的问题又这么多,汉学明实在担心能否完成任务。但已经到达目的地,难道就此放弃?灰溜溜的回去?回去了谁来为此负责?以后工作还如何开展?思前想后,汉学明决定不给自己退缩机会,要不讲条件地完成任务。
振奋精神,汉学明以更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他对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向队员解释活动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肩负的责任;积极沟通,帮助队员们了解解彼此,建立信任;主动联系香港义工组织,虚心学习,与他们融洽相处。
经过辛苦的努力,原设目标圆满达成。回来后,我院的志愿服务队更加团结和高效了。
香港的事,只是汉学明7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诸多困难中的一件。带领三下乡清远支教队和精准扶贫韶关专项队、改革志愿服务中心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竞标赛和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成立广东科技学院志愿服务中心首批专项志愿服务队、打造我院首个校园公益项目——“志愿广科”、促成首届东莞高校志愿服务交流会、培养我院首批志愿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团等等。作为一个学生,完成这么多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成功的,而这些事中的哪一件是又是容易的?这期间,汉学明受到压力、不解和嘲讽就像西平湖上的波浪一样不可计数。
每当遭受误会和压力巨大的时,汉学明就会想想起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的眼睛,那么多人还需要帮助……生活真是无情,当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竟也要承受如此多的阻力。
物理上说,物体需要克服重力(阻力)才能做功,在生活的意义上,或者我们可以说,人须“克服困难做功”——要完成一些事,也必须如此吧。
将公益融于生活
随着参与活动的增多,汉学明越来越不喜欢那些为公益而公益的活动了。他说,“我希望把公益落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停滞在活动中,为公益而公益”。
在汉学明认为,融公益于生活,将助人变成日常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他的朋友圈里总能能看到时新的天气和出行情况和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这是汉学明实践自己想法的最平常的事情。
在汉学明看来,人与人本来就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在校园里尤其如此。正因为此,汉学明与他的队友们成立了我院志愿服务中心首批专项志愿服务队,如“蓝天助残志愿服务队”、“向日葵支教服务队”、“环保之心服务队”等。为尝试新的公益形式,汉学明策划了我院首届校园微公益项目大赛,还发起了我院首届“公益集市”活动,把社团手工艺品等通过商品资金交换的形式捐献给需要的人。因为有感于校园人数众多,丢失物品的不易寻找和认领,汉学明和他的队友们还在学院设立了“失物招领处”,方便师生放置和认领丢失的物品。“失物招领处”解决了很多人的麻烦,颇受欢迎。据说这种模式还引起了其他学校的效仿。
汉学明认为,不仅要做好公益的活动,还要诠释好公益的理念。因此,他一方面号召大家把对志愿服务这个方面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把想法变成现实。另一方面又和他的团队一起,打造了我院首个校园公益项目——“志愿广科”,在线上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公益和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为长见识,提志愿高服务能力,汉学明常和他的团队一起走访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不仅促成了首届东莞高校志愿服务交流会,还培养出了我院首批志愿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团,成功地将我院志愿服务中心的品牌推广出去……
7 年,只是个开始
天道酬勤。
汉学明的成绩得到了学院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连续两年,他都是“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干部”、“优秀志愿者和”“东莞市星级志愿者”。他培养和打造的“梦想营”项目被评为2015年东莞市最佳公益项目,他带领的精准服务韶关志愿服务队入围2015-2016学年度广东省专项资金扶持项,而他个人也获得了团省委2015-2016学年度省级三下乡先进称号。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他的责任就有多大,相应的,一个人的责任有多大,他的能力也应该与之对应的强。当大多数人的假期是被用来休息的时候,汉学明却常常用来提高自己“额外”技能。
汉学明分别在在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实习和东莞市巴士有限公司和东莞轨道交通等部门参与实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他勤恳实干,积极参与事务,无论是在办公室处理琐碎日常还是在现场维持秩序,他都认真对待,力求完美。
在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实习期间,汉学明宣传策划,监察网络,摧毁多个山寨网站,助力东莞市2015年新生代产业工人读大学圆梦计划的顺利开展。此外,他还协助第十届东莞大学生灯光会活动的开展,撰写新闻,演讲宣传等。
在作为东莞市巴士有限公司和东莞轨道交通的服务督导员的时候,汉学明积极研究公共交通行业的动态信息、分析数据,为实习单位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在他的努力下,包括站点信息不准确、线路信息更新滞后和站牌信息缺失等在内的29处站台信息错误被纠正。我院公交站台上的“南博学院”更新为“广东科技学院”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汉学明说,志愿活动哪怕只能给人带去一点点的快乐,也是值得的。七年间,很多人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很多人退出了公益活动。相信,力求把公益和志愿服务融入生活的汉学明,必然会走的更远,7年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