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汉能暴跌:一个销售合同终止引发的“血案”
汉能薄膜发电
腾讯财经讯(伯玲)5月20日股价暴跌后的两个月,7月17日,汉能薄膜(0566.HK)终于对当时的暴跌原因作出了官方回应。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如此简单。
在被香港证监会停牌后,汉能薄膜的申诉公告中提到,5月20日股价大幅波动的原因,乃基于一家公司设备购买方,可能不会进行与本公司所订立有关BIPV生产线设备的销售合同所致。同时表示,已在公告发布之日收到包括新华联、内蒙满世两个设备购买方对于合同的书面确认书,但并未收到宝塔设备购买方的销售合同。
近乎“腰斩”的暴跌,真的只因为宝塔中止的销售合同吗?宝塔为何对汉能股价有如此大的影响?
一位长期跟踪汉能的证券分析师向腾讯财经分析道,汉能此前并未披露宝塔将撤销此前的销售合同,“如果是该销售合同终止导致股价暴跌,只能是内部泄密。”
从5月20日汉能薄膜的股价走势以及成交量可以看出,是机构抛售。当日汉能薄膜以每股7.35港元开盘不到一小时,股价暴跌,半小时内跌幅达46.95%,市值蒸发1442.82亿港元。根据成交记录,当日上午,汉能薄膜发电总成交量为1.75亿股,成交额为10.51亿港元。其中盘间有八次达成600万股以上的成交,19次超过100万股的抛售,抛售价介于7.35港元到5港元之间。
“机构的集中抛售,可以解释为机构提前获得了汉能薄膜的利空消息。”上述分析师进一步分析称,但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销售合同终止不足以让机构投资者如此恐慌。
此前财新的报道显示,当日股价下跌是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席位抛售汉能股票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了当天的“踩踏”。而海通证券是此前得知汉能“到期未能还款”而选择抛盘。
但对汉能薄膜而言,宝塔与其的合作对汉能薄膜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客户那么简单。
宝塔与汉能薄膜的销售合同是今年3月31日签订。2015年3月31日,汉能薄膜发电公告称,汉能薄膜与宝塔签订了销售合同及服务合同,向宝塔出售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业务生产线设备,订单总额为13.2亿美元(约合80亿元),总产能1200兆瓦。
但与销售合同一起签订的还有一项汉能薄膜的定增方案。
公告称,宝塔在购买汉能薄膜的BIPV设备或生产线并付款80%后,可以以八折的价格认购汉能薄膜的股票。即汉能薄膜将以每股5.38港元的价格,向宝塔以及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内蒙古满世集团一共最多定向增发41亿股。按5.38港元的配股价计算,宝塔石化最多将出资161亿港元(约128亿元)。
腾讯财经获悉,汉能薄膜为了获得宝塔的资金,其在与宝塔签订的销售合同以及定增方案时都私下给予了诸多优惠条款。
一位接近宝塔的权威人士向腾讯财经透露,汉能薄膜的定增方案私下向宝塔承诺了几年后将会溢价回购。“并且销售方案也是利于宝塔,比如宝塔在销售合同签订前期只需要投入极小部分资金,以宝塔初期投入的资金数额,可以看成是汉能薄膜免费为宝塔服务。”
上述分析师称,低价合同引入宝塔,是汉能薄膜让其在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销售收入和客户相对好看,主要是平息关联交易过多的争议和质疑。
根据财报,汉能薄膜自2010年以来合计实现营收148亿港元,几乎全部是向母公司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在整个2013财年,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是汉能薄膜唯一的客户。可以这么说,作为上市公司的汉能薄膜做的事情就是把产品卖给母公司,产品的毛利率还特别高,达到80%以上。
失去宝塔的销售合同,直接的影响是汉能薄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客户。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汉能薄膜在7月15日被香港证监会依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8条勒令停止一切股份交易,即使宝塔仍愿意将定增继续下去,也已经无法实现。由此,汉能薄膜将最多失去逾210亿元(定增+销售合同)的资金。
而资金对汉能薄膜来说是需求最为迫切的。汉能薄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短期融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14年10月,汉能方面曾向民生信托融资两亿元,使用期限分为4档,其中最短的只有3个月;两个月后,又向五矿信托融资7亿元,期限也只有1年。而在P2P平台“爱投资”进行的应收账款转让,期限则全部为3个月。
这些融资期限短,融资成本高。在民生信托的两亿元融资,3月期部分仅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就达7%。而在“爱投资”的融资,年化收益在10%以上。
汉能薄膜的财报也说明了其经营现金流并不充裕。汉能薄膜经营现金流在2013年为-5.9亿港元,2014年为3.15亿港元。
“宝塔影响汉能股价,主要是从资金角度理解。”上述分析师称,如果汉能急需宝塔的资金解燃眉之急,那这个销售合同的终止的确能够对股价造成如此大的波动。
不过,信达证券分析师杨耀庭更愿意相信汉能薄膜股价当日的暴跌是其回归合理值的一个体现,与宝塔合同无关。“汉能之前上涨过快,总要回归。”
自去年12月起,汉能薄膜的股价从1.94港元不断飙升,最高涨至9.07港元。而同一时期同行业多数企业的股价却在下跌。
(本文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