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全力发展信息经济 明年规模超三百亿

28.05.2014  10:57

  汕头大数据产业园区,选址于汕头市濠江区南山湾产业园,规划面积约6000亩,首期规划约1700亩。

  汕头是粤东电源基地,目前区域内省统调火电厂3座,装机容量544.4万千瓦。

  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汕头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首期启动项目已开工,世纪互联第二运营中心即将正式运营。

  5月28日上午,2014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在汕头召开,年会由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年度盛会。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年初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样的时间点举办本次年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本次年会选择汕头作为举办地,同样颇具意味。

  作为国家首批经济特区、著名侨乡、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以及粤东中心城市,汕头近年来信息业发展迅猛,更具备国家最重要海缆登陆站所在地的优势。当前,以大数据产业为主的信息经济面临着绝佳发展机遇,汕头顺应时势,依托海缆资源优势、电力敞开供应的能源保障优势以及作为全国首个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签订网络安全合作协议城市的网络安全保障优势,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着力推进顶层设计工程、大数据创新工程、航空航天应用工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物联网产业化工程、电子政务推进工程等几大工程建设。

  通过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汕头再度崛起,已是大势所趋。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汕头正全力打造面向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时空信息化的重要节点和平台。

   发展大数据产业

  基础厚实优势明显

  近年来,汕头在信息产业领域已硕果累累。

  2008年、2010年和2012年,汕头连续三届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行列,还率先建设起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汕头政府在线。2013年底,汕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目前,汕头全市已形成由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信息内容业以及通信运营业等构成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

  据统计,2013年汕头全市信息消费业务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超过9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0万户,信息消费能力与规模在广东省和全国中等城市排列前茅。

  基于以上发展基础,汕头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从去年开始提出抢占前沿产业发展先机,全力谋划信息经济特别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汕头谋求经济转型,再度腾飞的重要依托。

  发展大数据产业,汕头有着外地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

  首先是电力供应保障优势。汕头是粤东电源基地,目前区域内省统调火电厂3座,装机容量544.4万千瓦。电力不仅能敞开供应,还每年窝电达100亿度,可以支持200万—300万个CPU的正常运作,完全可以保障大数据企业发展的用电需求。

  其次是运维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优势。汕头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2013年8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对汕头大数据产业园区的网络信息安全予以认证,确保大数据产业园区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日益激烈的大数据业务竞争环境中树立以“安全可靠”为特色的汕头大数据服务品牌。

  第三是通信海底光缆资源优势。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登陆站,是国际高速信息网络的核心节点。目前已有亚欧国际海底光缆、中美国际海底光缆、亚太二号国际海底光缆和东南亚—日本国际海缆共4条国际海底光缆在此登陆并开通运营,这4条国际海缆出口带宽约占中国大陆国际海缆出口总带宽的45%。

  第四是人文优势。目前有近1000万潮裔乡亲旅居世界各地,华侨经济、潮人经济蕴藏着海外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国外大型互联网企业落户汕头开展离岸数据业务,将为汕头数据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的用户需求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互联网企业借助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经济文化实力,建设支撑国内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试验区和桥头堡,使得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经营的权益得到保护。

  第五是法律保障优势。汕头已先后颁布《汕头市信息化建设规定》、《汕头经济特区电子商务促进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由于享有特区立法权和实验权,汕头在发展数据产业链尤其是离岸数据业务方面,具有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先行先试条件。

  第六是人才保障优势。汕头拥有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高职院校,能为汕头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