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达311个

24.11.2015  18:02

  近日,汕头市在依法行政考评中获全省第三、粤东第一。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汕头市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作为有特区立法权的城市,汕头以立法创制为先导,走在前列。

  汕头在立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用突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自2012年出台以来,社会组织总量从1373个发展到4118个,3年增长了3倍,并且提前超额完成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5个”的发展目标。那么,汕头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社会组织相关办法的?该办法出台对汕头社会组织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汕头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

  南方日报记者沈丛升实习生黄晴

  社会组织万人数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什么背景促使汕头立法促进社会组织管理的呢?汕头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1年底,在汕头市召开的广东省体制改革会议上,全省把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作为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汕头市对成立社会组织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原有的社团登记采取双重管理制度,不利于社团组织申请登记,造成登记管理“门槛”较高的局面。“在相关办法出台前,汕头市社会组织的万人数比例仅为2.7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以来,汕头市发挥汕头经济特区立法优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组织法规和配套政策。2012年3月1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五次常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汕头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并于4月15日起施行。该办法是汕头市人大依据特区立法权促成的全国首个地级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此外,汕头还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工作的意见》《汕头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初步形成了立足汕头特区实际并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组织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汕头市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全省率先启动非公募基金会登记业务

  《办法》对社会组织发展起了什么促进作用?汕头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根据《办法》,汕头市在全国率先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对除了政治法律类、宗教类和涉及意识形态等特殊领域的社会组织外,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例如公益慈善、科技文化、体育等组织可以直接登记,这样就对社会组织登记进行了程序简化。“在降低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上,以前要求要有50位会员,现在也只是需要20位会员,注册资金方面社团降到2万元,民办单位降到1万元,像太极健身团体直接1000元就可以备案。”这种对社会组织登记立法创制成果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依法开展社会组织的日常登记工作中。

  除此以外汕头积极拓展非公募基金会登记业务,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先后完成了5家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

  立法创制所带来了“松绑”效应。目前,汕头市从《办法》出台前的社会组织总量1373个发展到4118个,社会组织万人数从2.74个提升至7.63个,市级社会组织党支部总数达到25个,提前完成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5个”的工作目标。

  其中,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异地商会、学术、专业、联合、公益慈善、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团体和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劳动、民政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中,行业协会涵盖近70个行业,学术社会团体涵盖近125个学术领域,专业类社会团体包括77个专业。汕头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311个。异地商会先后有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市在汕头市成立商会。

  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预计年底投用

  《办法》出台后,除了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得到简化,汕头市也加快推进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据了解,汕头市以资产开发形式进行改造,改造施工面积达2250平方米的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此外,汕头市还积极推动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在市、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1个镇(街道)和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

  目前汕头市正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示范创建活动,创新社会组织评估手段,在确定汕头市10个社会组织示范点的基础上,制定印发示范创建评审标准,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同时成立市社会组织评估中心,成立本级评估专家库。目前,申报创建示范单位的社会组织已超80家,计划年底前评出10至20家示范创建单位。而社会组织评估中心成立2年来,已有19家社会组织完成汕头市物流行业协会评估。

  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法治体系

  社会组织工作一直施行“宽进严管”的模式,那么汕头的社会组织工作又是如何进行监督?汕头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工作,汕头市建立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同时创新社会组织年检方式,专门开辟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平台,实施网上年检,同时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初审职能转移给汕头市社会组织总会,扩大了社会组织年检把控层级,增强了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的透明度和实效。通过掌握社会组织财务报表来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也是其中一项措施。

  此外,汕头市坚持加强行政执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投诉。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10月,汕头市企业经理人协会在开展公益捐赠活动中,因财务问题引发协会理事会产生内部矛盾,民政局在接到投诉之后第一时间组成受理工作小组,全面开展调查处理,责令该协会进行整改落实。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加强社会组织监管,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对于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先通知其自动注销,未果则注销其社会组织的资格。

  如何看待未来汕头社会组织的发展?汕头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说,目前汕头社会组织数量是上升了,但是质量却未能达到预期,社会组织大部分无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因为社会组织在运作上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如果投入不足则无法保证质量,目前汕头市民政局希望能以点带面树立社会组织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向品牌组织靠拢,促进汕头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法治建设,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强化监督,加快推进《汕头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立法进程(2016年),制订出台《汕头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监管办法》《汕头市基层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法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