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汕头固定资产投资跨进“千亿俱乐部”

09.03.2016  22:08

  固定资产投资是带动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动力。根据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仅2015年,汕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274.32亿元,增长27.1%,增速列全省第4位。在“十二五”时期,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08.6亿元。

  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投资项目,对汕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在“十三五”时期,汕头更是“项目先行”,围绕“三大抓手、两条底线”谋划了663个重大项目。那么,汕头的“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有什么特点,汕头市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展望“十三五”在重大项目投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投资结构出现优化性调整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其主要作用和功能表现在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拉动GDP增长,增加新产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及形成新的单位,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社会效益。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呈现什么特点呢?笔者从汕头市统计局了解到,5年间,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4.5%、39.5%、27.6%、35.1%和27.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08.60亿元,年均增长34.6%,年均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市排第2位,在粤东西北12市中排第1位。从投资规模看,“十二五”期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笔者注意到,“十二五”期间,汕头固定投资突破千亿大关,跻身粤东西北首批“千亿俱乐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5年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稳定在八成左右,投资效益良好,且投资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在2年左右,投产率在80%以上,为汕头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大交通骨架对内对外互联成网

  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的一块是在基础设施中的投入,笔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汕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26.9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多。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得益于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交通滞后制约汕头发展,于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汕头集中精力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对内对外互联成网的大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这股交通大建设的热潮里,汕头“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74.67亿元,是“十一五”的两倍多,列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指数”第一位。

  小陈是在广州某高校读大二的潮汕学子,现在,他再也不担心逢年过节回家堵车了,自从厦深铁路建成通车,汕头与珠三角、厦漳泉已经形成2小时经济圈。自“十二五”以来,境内总长163公里的5条高速公路建设同步推进,汕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与深海高速互联互通,潮惠、揭惠高速公路均完成投资量超过五成,汕湛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先行工程开工建设。

  “汕头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7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成后,高速公路密度将超过11公里/百平方公里,这高于珠三角目前水平。”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汕头共完成国省道路面改造120公里,新农村公路建设256公里,南澳大桥建成通车,贯通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的海湾隧道等开工建设,汕头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华侨试验区建设将成新增长极

  这里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海,如今,这里“沧海”变“桑田”。东海岸新城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海堤24公里。濠江新城市政设施、中轴线景观工程、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开工建设,珠港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和总部经济园区建设全面铺开。投资逾3亿元的莱芜大桥已开工建设、新津片区8条市政道路年内基本建成、珠港新城国瑞、雅士利等总部大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冠以“华侨”以及“文化”称号的国家级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近年来,汕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华侨试验区开发建设。作为引领汕头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载体,这里将成为新的增长极。2015年,华侨试验区完成投资额314.01亿元,同比增长23.2%,将逐步成为汕头市“十三五”期间投资建设新的增长极。下来,华侨试验区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项目的落地。围绕“一条大道——滨海大道,两座新城——新津、珠港新城”的建设重点,集中资源,精心建设“新津新城”,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华侨试验区乃至汕头建设发展风貌的重要窗口。

  民间投资扩大 成为“主力军

  在投资主体方面,“十二五”期间出现了什么新亮点呢?汕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政府性投资从‘十一五’的近30%下降到3%左右,企业投资由不到45%提升到近85%,自主性增强,市场化提高”。

  汕头市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八成,完成投资1051.4亿元,同比增长33.4%,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6.3个百分点,为汕头市投资高速增长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民间资本是汕头市投资发展的动力源,民间投资持续活跃是这座城市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5年间民间投资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民间投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引领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近年来,汕头市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进扩容提质、社会事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投资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随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继续推广运用,汕头还将探索创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有效途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民间投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推动汕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集群化、品牌化、资本化。

  技改投资稳步增长 推动转型升级

  从投资领域来看,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在各个产业又呈现什么特点呢?笔者从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制造业投资比重有所提高,从“十一五”的30%投资比重提高到50%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工业技改的投资上。“十二五”期间,汕头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总量685.05亿元,年均增长97.2%,年均增速跃居全省第1位。

  汕头以传统内衣、玩具等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群体,在“十二五”出台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刺激下,众多工业企业深知投入技术促进转型升级才能生存下去,于是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更新核心设备,投入新兴技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投产一批生态绿色低碳产业,有力推动汕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推动了汕头区域产业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汕头产业园区扩能提质,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像省级工业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就有118家之多,澄海玩具礼品、龙湖外砂潮式工艺毛织服装、龙湖输配电设备、金平轻工装备等4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例如,汕头锆材料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澄海春天湖工业园区和潮阳贵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数据、北斗导航、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发展后劲足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十二五”统计数据中,笔者发现,汕头5年间服务业投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由45.5%提升至47.4%,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7.95亿元,年均增长35.4%,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这些变化又带动了哪些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项目的落成呢?

  汕头自开埠以来就是商贸物流中心,在“十二五”期间,一大批现代化物流、大型商贸服务综合体在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星湖城、苏宁电器广场、万象城、百脑汇数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以及粤东物流新城、宝奥物流城等现代物流园区入驻汕头,粤东区域贸易服务中心的地位不断增强。此外,国瑞会展中心、雅士利总部大楼等项目加快建设,汕头城市现代化气息日趋浓厚,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不断提高。

  展望“十三五”,汕头打造的四大中心——包括交通航运中心、科教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集中在服务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是汕头经济发展的“两条腿”,优化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除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充分展现,未来汕头也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展现以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物流、房地产等为龙头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良好发展态势。

  人居环境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二五”时期汕头居民在人居环境和住房状况上得到较大改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人均居住面积也比“十一五”时期有所提高。除此以外,汕头大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城市运行管理,突出抓好交通疏堵、资源供应、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在汕头的市民都会感受到道路更绿了,自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以来,汕头投资并陆续建成和绿化改造儿童公园、西堤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美化城乡道路等公共场所,打造富有潮汕特色的城乡绿化景观。与“十一五”时期的粗放发展不同的是,汕头在“十二五”期间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并已有初步成效。

  汕头持之以恒推进城市更新,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目前完成大学路、黄河路、长平路、中山路、长江路、外马路等破旧道路、水浸街和一批内街小巷路面改造,升级改造澄海、濠江、潮阳、潮南、南澳城区一大批市政道路。同时,启动建设小公园开埠历史文化街区,实施首期永平路示范项目,外马路邮电广场和侨批文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完成一批“三旧”改造项目,西港、乌桥岛和光华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加快推进。

  在水流域整治方面,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完成环保、水利专项规划,省、市累计投入16亿元,启动潮阳、潮南两个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陈店污水处理厂、练江干流陇田堤段堤防工程等一批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贵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它垃圾发电厂等环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笔者还发现,城市公共交通取得进步,2015年末,汕头市营运公共汽车1147辆,营运线路总长度达到2502公里,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8.6%和28.5%。2015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26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23%。

  663个重大项目投入超8000亿元

  未来,汕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如何布局?据汕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汕头市科学谋划“十三五”重大项目,重点谋划一批事关汕头未来发展的重大发展平台、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笼子”,夯实发展基础、涵养内生动力、推动持续发展。

  据介绍,共计663个重大项目已经编制形成《汕头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8426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4431亿元。“在梳理存量项目和新增项目的基础上,谋划了基础设施、产业扩能增效、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及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两条底线’项目。”汕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例如备受关注的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有75个,包括加快推进广澳港区、海门港区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大吨位、专业化泊位、码头和配套设施,提高港口辐射力和带动力。依托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等项目,加快打造汕头交通大动脉。

  政府工作亮点

  项目抓“”入手 改革创“”机制

  汕头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做出的举措有什么亮点呢?笔者就此采访了汕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笔者,首先,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抓“”入手。“‘十二五’伊始,汕头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地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趋势,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开展了‘重大项目开工季’等活动,着力从加快打造中心城市、加快实施‘三大抓手’、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补足发展短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六大领域推进投资工作。”负责人说,“这促进了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扭转了‘十二五’前有效投资不足、重大项目接续不足的局面”。

  其次,创“”机制。汕头以投融资体制机制为改革重点,推进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创新突破。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精简前置审批、透明项目核准为重点,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放开企业手脚。二是大力推进审批一体化、阳光化改革,提高了审批效率。三是进一步打破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等政策,进一步破除障碍,降低门槛,从制度上保障民间投资进入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竭力激发市场活力。

  此外,汕头夯“”基础,积极探索创新项目督导、保障机制,着力从工作措施层面夯实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的运行基础,抓好责任落实,强化推进力度。一是强化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例如,对区县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时,增加了投资指标的考核权重,引导和激励各地在保持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投资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制定实施重点项目年度计划,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强化联合督查机制的督导服务作用。汕头每年都开展经济督导,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强化投资监测的精细化管理作用,包括制定倒逼计划,以及对投资任务进行分解。

  最后,汕头做“”服务,以要素保障工作为重点,全力抓好存量挖潜和增量提效,积极优化有效投资发展环境。汕头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依法规范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辟新型融资渠道上都做了相关工作。包括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财政性资金;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为金融机构和重大项目搭好对接桥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控股、BOT、PPP等多种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等等。

  撰文:沈丛升 黄学佳 陈群 编辑统筹:李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