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园林处精心打造“一园一景、一场一品”
绿满家园 黄镜亮 摄
时花摆设
“献礼”大花器
自制组合花箱
如果把城市比作市民的家,那么公园、广场就好像是城市的会客厅。去年以来,汕头市园林处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将辖下九大公园广场当作自己的家来精心养护,用心用情打造“一园一景、一场一品”,在养护常态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优质化作出探索和实践,让“家”更绿、更美、更干净,让服务更优、更细、更暖心。
巡查考核
实现养护“常态化”
将公园广场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养护必须常态化。如何实现常态化?汕头市园林处主任谢声鹏告诉记者:巡查与考核相结合,经费分配与具体得分相挂钩。
在推行以定岗、定员、定质量为内容的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市园林处抽调人员组成考核巡查组,落实每日巡查制度;若发现问题,即要求相关单位落实整改。考核巡查组每月均会对各单位进行评分,并按照具体得分排名,分别奖励或倒扣管理经费。同时,在每月考核点评会上各单位也对各自工作进行小结,介绍好的管理经验,提出好的点子以及需改进地方,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奖勤罚懒”的思路同样体现在绩效工资改革上——通过建立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分级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实现工资与工作效能的挂钩。
每日巡查 严格考核绩效改革,使园林管理真真正正实现了常态化。谢声鹏说,如今,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公园广场绿化和卫生面貌和秩序也得到了明显改观。“我们希望做到长期的坚持与提升,而不是‘一阵风’。”
点滴改善
推进管理“精细化”
将公园广场当作自己的家,管理必须精细化。对此,汕头市园林处提出:结合“绿满家园”工程项目,打造“一园一景、一场一品”,根据每个公园、广场的实际,一点一滴改进景观、提升档次。
“一园一景、一场一品”体现在公园、广场的定位上:对于中山公园,以保护历史原貌为出发点,不乱改不乱造,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设施、加入文化传承元素,去年还配合做好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筹备工作;华侨公园则保持其海洋文化及华侨文化特色;金砂公园致力于打造闹市中供市民休憩的街心公园;石炮台公园紧扣“国保”主题,加大对文物保护力度并积极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星湖公园首次加入时花摆设,注重设施的精心管理;时代广场、人民广场在继续经营好城市公共绿地的同时,借鉴公园园容管理思路,力求美化和彩化的提升……去年以来,各公园、广场完成“绿满家园”工程共6项,包括中山公园大操场东侧绿化改造、玉鉴湖堤段维修、华侨公园北侧绿化改造、金砂公园相思林和香月亭片区改造等。此外,星湖公园还对树木进行全面修剪。
公园、广场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细节上:一株小草、一朵小花缺株,立刻就要补种;一块石板、一个步道砖缺失,马上就得补修。去年,园林处多方筹措资金,及时做好园区设施维修,在提升景观的同时保障游客安全。其中,中山公园对沿玉鉴湖堤段13处休憩平台进行整体改造,对北堤环路进行延伸并完善配套设施,修缮升级槐荫桥公厕、北堤公厕,改造大操场西北侧、工农兵舞台南侧、溜冰场北侧等区域,同时还对月眉河内70米破损堤围及涵闸进行加固维修。华侨公园对主景点北侧临时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金砂公园对东门破损埕面进行修补,维修园区水电、监控、广播等设施,并改造补种了浸春湖沿岸等区域的绿化。石炮台公园对入口东侧硬地和绿化进行改造,并安装了景观射灯。
便民利民
提升服务“优质化”
将公园广场当作自己的家,服务必须优质化。公园、广场的服务质量,不仅体现在接待上,更体现于管理制度的优化和日常园区卫生保洁的保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便是市民的需求。
“就拿卫生保洁来说,我们可谓是不惜重本。”谢声鹏说,从去年开始,园林系统每天投入保洁人员71人,负责公园、广场的普扫与保洁。人民广场的保洁时间从早上7时一直持续至下午5时30分,卫生人员在清扫完成后就进行保洁,确保能及时清理游客在广场内遗留的垃圾杂物;星湖公园每天打扫硬地及绿地两次并保洁,垃圾外运二至三车次,日扫日清。同时,结合创卫迎检工作,各个公园、广场纷纷加大投入,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加便民设施:中山公园粉刷翻新园区公厕墙体并维修其内部设施,还在外围增加了露天洗手台;华侨公园全面清理全园卫生死角,将大门口原有80多米铁栏杆全面更换为统一规整的交通标识栏杆,确保门口干净整洁,车辆停车场管理有序;金砂公园、石炮台公园均通过清理卫生死角等改善园区环境,各安装垃圾桶20个。
此外,各公园、广场还积极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游园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如中山公园举办汕头市区第29届群众菊花展览,并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新环保法”宣传展览、“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等。
公共绿地增种时花
绿地添花带 广场变公园
经常在人民广场休憩散步的市民或许会留意到,这两处开放式空间自去年起在绿地中加入了花带、组合花箱等景观。以“彩”换“绿”,“绿”中添“彩”,绿地广场摇身一变成了花团锦簇的街心公园,引得市民纷纷点赞。
人民广场占地6.3万平方米,其中草地面积就有4.1万平方米。广场管理处主任柯文彬告诉记者,去年,广场绿地的管养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标准化,修剪、施肥、浇水三方面科学结合,采用机械化修剪方式,将以往20多天修剪一次的频率改为每10天修剪一次,保证草地高度在2厘米以下,柔软而舒适。
“受管养水平所限,人民广场一直是作为普通城市绿地来管理,除了节假日以及配合各类活动的氛围营造,平时较少长期摆设时花。”柯文彬说,从去年开始,管理处改变以往观念,将管理公园的思路“搬”到广场,尝试长期在广场绿地摆放时花:在周边内侧环形台式花坛种植500米共100平方米的花带,内侧再增添500米共720平方米高度较低的花带,高低错落,富于立体感。台式花坛品种则在红黄绿三种叶式色块中结合大红花、黄婵的种植,以丰富多彩的叶式变化增添景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美丽的花儿常年盛开在“城市客厅”,广场管理处想了不少办法。由于时花的盛花期约为2个月,过后便需更换,为此,他们采用了凤仙花与长春花搭配的组合。“凤仙花能够从前一年国庆后生长到第二年5月,而长春花则是有6月份开始开花。”柯文彬说。此外,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处为了节约成本,还采取了提前购买种子自行育苗的方式,花期一到即可更换。
而作为汕头市第一个开放式公园,星湖公园多年来更多承担着城市绿地、两边住宅区过道的职责。今年春节前夕,星湖公园却有了“大变样”——“献礼”大花器、灯柱花盆、自制木箱、石花斗里,比利时杜鹃、日本凤仙、凤梨、倒吊金钟、羽衣甘蓝绚烂盛放。这是公园建园15年以来,首次在新春佳节增设数量达1.25万盆的时花。公园管理处主任陈燊告诉记者,公园还将长平东路至金砂东路这一段作为样板,改变以往在花岗岩花斗种植常绿植物的做法,在99个花岗岩花斗中的桂花树四周种植时花,令花岗岩花斗变身为一个个“迷你小花园”,为寒冷冬日增添暖意。
发动员工自制装饰
旧物焕新颜 巧手添光彩
吉祥福娃大花坛憨态可掬、组合花箱高低错落,献礼“大花器”花团锦簇、绚烂夺目……新春期间,公园、广场新增的时花摆设及装饰布置,给市民游客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花箱、花器甚至宫灯、福灯和“福娃”,大多都出自市园林处员工们的巧手。他们的巧手和巧思,令布置经费大大节省,也使旧物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节前开始,中山公园就开始筹划着今年春节的园区布置工作。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贝建真告诉记者,今年公园在园区布置上秉承节约思路,采取“改造自制”方式,在让旧物“换新颜”的同时,动员全体员工动手自制:组合花箱是员工们用一块块木板钉制的,吉祥福娃是大伙儿齐心协力用玻璃钢做的,动物园里的新景观——“小猴迎宾”和“大象踩球”,则是从游乐场搬过来后略加改造的,宫灯、福灯都是员工们的“杰作”。
春节前夕,星湖公园、人民广场、时代广场均在出入口处增添了组合花箱,高低错落的花箱上,凤梨花、凤仙花、比利时杜鹃、三色堇等花儿尽情绽放。这些为公园、广场“添彩”的组合花箱,均由星湖公园的员工们制作。此外,他们还“原创”了4组献礼“大花器”,并且在花器上加装变色霓虹灯,一到夜晚,霓虹灯在红、紫、蓝、绿四种颜色轮流变换,璀璨夺目,为夜空下的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巡逻车进园 群众帮监督
自从四大公园免费开放、降低入园门槛后,无论是平日或节假日、黄金周,进园人流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人员结构日趋复杂,使得园区公共安全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率也出现明显增高趋势,给公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安全工作无小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各公园有妙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公园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总结和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各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自身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提高。特别是近期以来,公园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全园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转变作风、主动服务,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节日人流高峰,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重心。
“充分发挥公园热心群众、游客作用”正是其中一“招”。在公园的发动下,热心群众、游客与公园管理处齐抓共管,共同监督,使公园的常态化管理形成良好氛围。由于公园合作项目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且24小时有值班人员,公园便充分利用这一人力资源,将其纳入公园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公园还利用巡逻车的机动性和威慑力,与流动巡查人员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动态巡查网络,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置。此外,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联警机制,派出所巡逻车每天上下午、夜间都多次进园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