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 多措并举 汕头市积极推动“绿色殡葬”提档升级

22.02.2016  19:21

  汕头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依山临海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以“葬法节地生态、设施节能环保、风俗节俭文明”为内涵的绿色殡葬,促进殡葬改革取得新发展。

  一、着力推进葬法改革,推行骨灰节地生态安葬。

  一是巩固亮点,拓展海葬品牌。按照“市级牵引、先进区示范、其他区联动”的工作思路,推广骨灰海葬。民政、宣传等五部门定期举办市级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启动市级海葬纪念广场建设项目,满足群众缅怀追思逝者需求。澄海区制定骨灰撒海委托规定,推进海葬码头和纪念园建设,发挥海葬辐射带动作用。濠江区、南澳县制定海葬奖励政策。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撒海骨灰约9万份,澄海区骨灰海葬率达68%,其他区骨灰海葬量明显增加。

  二是创示范点,培育推广树葬。落实资金和土地保障,推动市级示范性骨灰树葬区建设,支持引导南澳县推进殡仪服务区、公益性公墓区、生态树葬区联片综合改造项目。市民政、财政联合制定下发《汕头市骨灰树葬补贴领取办法》,实施骨灰树葬奖励政策。

  三是攻重点破难点,着力清坟复绿。在定期组织毁林造坟专项整治基础上,做好项目用地范围旧坟清理。2015年,全市交通大会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澳白鹭公园等重大建设项目,共清理各类坟墓5640穴,复绿12.2万平方米,清理出可开发利用土地1472多亩。

  二、着力推动设施建设,实现设备节能环保。针对薄弱环节,调整规划布局,保障用地,落实资金,做好殡葬设施设备的“减法”和“加法”。抓改造,减排放。积极实施“长青计划”,落实配套资金,推行火化设备环保改造。目前,全市各殡仪馆(火葬场)已基本完成殡葬设备环保改造,火化设备有机污染物排放值达到国家限定标准。抓建设,增设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群众骨灰寄存难和拜祭不便的问题,市政府在中心城区划拨5亩土地,采用PPP模式建设汕头市民福园骨灰楼。该项目计划投入资金5千万,建设骨灰存放格位1.2万个,项目方案已报市政府审定。

  三、着力加强宣传引导,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一是聚焦清明冬至这一关键时期。市民政、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联合在清明节前发布倡议书,倡导祭祀新风,营造文明清明。推广使用“汕头市追思网”网络祭祀平台,引导市民参与“网上祭先烈”、“网上祭先祖”活动,树立低碳祭扫新风尚。

  二是聚焦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市委、市政府制定《汕头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丧事简办,做绿色殡改宣传的示范者、推动者。

  三是聚焦殡仪服务机构这一关键领域。市殡葬协会制定《汕头市殡葬行业自律公约》,着力推动会员单位文明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市民政、工商、发改部门联合开展殡葬服务管理“三规范一推行”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行合同式殡仪服务,规范殡仪服务行为,引导文明节俭办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