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规划期内推进新型城镇化新方向

10.12.2017  15:15

  近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正式下发。规划明确了汕头市规划期内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空间布局优化、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

  记者梳理《规划》发现,汕头中心城区扩容后的范围包括现有的金平—龙湖主城区、濠江区,包含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起步区,包括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濠江新城南滨北片区,地域范围达到460平方公里。扩容后的中心城区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0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

  此外,规划中还提到不少新名词,并为汕头未来新型城镇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亮点一: “11-12-13”总体格局

  规划提到,汕头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形成一脊一带,一体两翼,一岛三片”的“11-12-13”总体格局。加强空间开发管控,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重点功能定位配置优势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开放格局。

  那什么是“11-12-13”总体格局呢?

  “11-12-13”总体格局的“一脊”指的是以中部发展区域为承载及各功能组团间相互紧密联系为依托构筑都市区发展脊梁,“一带”是指东部滨海新兴发展带。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临港经济区为主体,打造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东部滨海新兴发展轴带。

  此外,“一体”指的是综合形成集合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智慧城市、现代物流和国际级枢纽港为一体的大汕头湾区综合服务核心。

  “两翼”指的是以汕头城镇发展布局为基础,依托湾区带形城镇发展和区域交通走廊发展形成的南、北两个发展体翼,形成核心驱动、两翼齐飞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岛”指的是指依托南澳县显著的海岛生态特色和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高端休闲为城镇化目标和特色的国际商务旅游休闲生态岛。而“三片”即3个外围乡村和生态涵养片区。

   亮点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规划中提到,中心城区扩容后的范围包括现有的金平-龙湖主城区、濠江区,包含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起步区(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濠江新城南滨北片区),地域范围达到460平方公里。

  扩容后的中心城区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0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中心城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

  规划中也提到中心城区提质是为了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城市中心体系。构建“全球潮人之都”,建设富于滨海文化特色的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更高能级、更优质、更具影响力的城市核心,建立两级中心体系,包括一个组合型核心、三个副中心。

  组合型核心是指“11街区-珠港新城”中心+“东海岸新城”中心+以色列风情小镇;副中心是指南滨副中心、金平副中心、龙湖副中心、濠江副中心。综合打造形成五个城镇功能组团,包括潮阳、潮南、澄海三个综合型的功能组团和东里-盐鸿、南澳两个专业型的功能组团。

   亮点三:构建复合高品质服务网络

  那未来中心城区要如何建设呢?规划给出了8大指引——

  汕头中心城区总体建设就是要构建复合高品质服务网络,包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核心区,塑造充满魅力的滨水城市黄金走廊,差异化引导区域合作平台和产业集聚基地,完善以教育和医疗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网络,修复与营造覆盖城区的绿色生态网络,构建以“轨道+绿道”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突出魅力特色,推动旧城更新与历史保护,建设安全高效、环保集约、城乡均等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还要综合打造形成五个城镇功能组团,包括潮阳、潮南、澄海三个综合型的功能组团和东里-盐鸿、南澳两个专业型的功能组团。充分发挥都市组团对于市域空间和职能结构的支撑作用,突出特色,提升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协调互动。

  规划中还提到,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依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打造国家通侨联侨重要枢纽,发挥机制创新的先行示范左元,建设粤东地区的新型增长极。重点建设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新溪片区与塔岗围片区,珠港新城,以及南滨新城中心区。

  [全媒体记者]沈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