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打造粤东人才集聚高地

05.01.2016  09:52

   汕头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粤东人才集聚高地

  投“真金白银”建创新型特区

   亮点巡礼

  近日,汕头市政府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在八大方面开展合作,推进金融创新。这是继设立“华侨板”之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创新是特区发展提速的关键。近年来,汕头在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一系列实际成效:挂牌刚满一周年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在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搭建起全球华侨华人合作交流平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启动,汕头将与以色列在科技、教育上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1+10’人才政策体系”,夯实创新驱动的人才基础。

   金融创新突出“华侨”元素

  在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蓝水星片区,锦峰华侨城金融中心正在抓紧建设。该项目占地约1500亩,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区间的24小时跨境金融结算中心、海内外投资综合服务中心,并具备区域产权、证券、期货与基金交易中心的功能。

  2015年12月29日,由汕头市政府和华融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华融华侨资产管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华侨公司”)在汕头正式宣告成立,将为海内外华侨提供金融管理服务。其中,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平台,华融公司未来可参与到锦峰华侨城金融中心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将其打造成面向全球华人的产融投资服务区。

  华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介绍,华融华侨公司将按照创新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跨境运营和主动私募基金管理模式,探索推动筹建境内外母基金(FOF)及跨境财富管理,开展面向海内外华侨的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业务。其中,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平台是华融公司在华侨试验区设立的独特平台,便于让更多的侨商侨领参与到汕头的建设中来,这一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

  此前,“华侨板”挂牌成立,开创了金融股权交易市场以“华侨”为主题元素的先河。它是一个面向广东省内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侨资企业以及粤东地区中小微企业的股权交易平台,对挂牌展示企业没有任何门槛设置和挂牌费用,既提供展示孵化服务,又提供交易融资服务。截至2015年12月8日,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351家,确立意向股权融资54亿元,形成一定集聚效应。

  “华侨板与华融华侨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围绕‘华侨’元素。”汕头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李冰琳介绍,华侨板是企业展示和产权交易、融资的平台,华融华侨资产则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和境内外的资金通道,二者结合起来能够使华侨、华侨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汕头建设粤东区域金融中心。

   依托新学院打造“新硅谷

  最近一段时间,“中以合作”是汕头的热门话题。2015年12月16日,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启动,全国第一所冠名“理工”的中外合作大学由此诞生。

  以色列理工学院有着“以色列麻省理工”的称号,堪称顶尖人才孵化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则是以色列继在美国、新加坡之后与外国合作办学的第3所学校。她的设立不仅能够推动汕头市的科教事业进步,也是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推进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按照计划,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在校生规模将超5000人。“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把以色列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创业、创新的理念引进中国。”中国金融界领军人物、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首任校长李剑阁表示,要争取以新学院为基地,在中国南方打造一个“新硅谷”,促进广东和全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学院为依托,汕头市还规划建设了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合作区分为高教科研孵化区、创新产业拓展区、以色列村等7个功能区,将争取上升为中以国家层面的创新合作平台。此外,合作区将积极搭建中以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以色列创新技术进入汕头、广东乃至中国提供渠道和窗口,促进以色列技术和本地产业深度对接。

  此前,汕头已与以色列在医学、水处理等方面展开合作。如NanoSpun高科技公司和汕头市合作,尝试解决困扰粤东地区多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汕头大学也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先进技术及其产业化合作,取得初步成果。

   投2500万元开展人才工作

  创新需要人才,为了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汕头市挥出“大手笔”,拿出了真金白银。

  2014年,汕头启动“‘1+10’人才政策体系”,投入2500万元开展人才工作,其中一次性拿出1000万元设立“优秀人才奖”,这在汕头特区30多年历史上尚属首次,在粤东西北地区力度最大,引起不小轰动。

  夺得首个汕头“杰出人才奖”500万元大奖的,是广东金明精机公司的多功能环保薄膜智能吹塑装备研发团队。该团队领头人、广东金明精机公司技术总监李浩表示,汕头市良好的政策和机遇很有吸引力,为海内外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据了解。“‘1+10’人才政策体系”是指《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试行)》及其10个配套政策文件。这一政策首次将汕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定位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福地、全球潮籍英才集聚中心、粤东区域人才创新高地”,确立了未来十年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政策导向。

  好的政策能吸引人才,好的平台则能产生人才集聚。去年9月15日,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广东(汕头)工作基地正式授牌。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表示,中科协海智基地的落户,意义堪比汕头有了自己的“中关村”人才特区。

  据介绍,“海智计划”聚集海外华人科技精英,为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国与境外科技团体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汕头民营经济发达,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民营企业形成了对高端人才的广泛需求,“海智基地”落户汕头,将搭建本地企业和海外高端人才的交流平台,既满足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为人才找到优质的载体。

  以“海智基地”为平台,汕头计划到2020年,引进各类海外专家2000人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10个、新兴产业和科学发展的领军人才10名、海外留学人员40名,建成2个省级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