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PM2.5首要污染源是机动车尾气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余丹
《汕头市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及防控措施建议》技术报告日前通过了广东省专家组的验收评审,成为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之后第5个,也是珠三角地区以外首个完成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的城市。
报告披露了6类对PM2.5贡献较大的排放源,其中,首要污染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占比30.4%;其次是燃煤源,占比23.6%;第三位是工业工艺源,占比12.3%;第四位为扬尘源,占比9.1%;第五位为生物质燃烧源和纯二次无机源并列,占比均为8.5%;另外海盐占比3.6%;其他源类占比3.9%。
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科学、有效地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自2014年12月,为针对性地开展汕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汕头市环保局积极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采用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在线高时间分辨率飞行质谱直接测量法,对汕头市六个市区国控点(龙湖、金平、濠江、潮阳、潮南、澄海子站)和三个典型点位(南澳县、贵屿镇及环境监控中心)以及大量的源谱库样品进行了实时在线或离线检测,共获取具有测径信息细颗粒物4578.9万个数据,其中具有正负质谱图的细颗粒物1072.2万个数据。
经过数据处理和科学分析,结合汕头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产业能源结构、污染源统计数据以及气象资料等参考信息,最终形成了汕头市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和防控措施建议技术报告。其中,以电子拆解为主的贵屿镇和广东省唯一的生态海岛县南澳岛的大气细颗粒物的研究更是填补国内此类区域研究的空白。
汕头市环保局表示,接下来汕头市将结合该项目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加强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协调和预警应急机制、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等措施来全面治理和控制汕头市大气细颗粒物排放,切实改善汕头市环境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