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05.01.2016  00:24

  2015年,汕尾市社会救助工作围绕“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的要求,抓关键、补短板,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为民解困能力,编密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一是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市政府制定出台《汕尾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汕尾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汕尾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职责及议事规则》、《汕尾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完善救助机构建设。按照市、县(市、区)建立核对中心、镇(街道)设立救助窗口的要求,市本级、海丰县已建立县级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定级定编,其他县(市、区)也已呈报编委部门,力争明年全面完成机构设置,加大核对核查力度,规范动态管理。三是保障标准全面达标。市政府统一制定标准,低保标准:城镇不低于410元/人月、农村不低于260元/人月;低保补差:城镇不低于375元/人月、农村不低于175元/人月。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集中供养年人均达到8654元、分散供养年人均达到6374元,全市6个县(市、区)五保供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上年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四是医疗救助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汕尾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救助比例达到100%,其他重点对象救助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医疗救助人均水平达到1701元,并适当提高城乡特困对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五是临时救助力度加大。市政府制定出台《汕尾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及时贯彻落实国家、省临时救助政策,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特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并将救助对象扩大到非户籍人口。今年以来,全市投入临时救助资金1679万元,临时救助2.8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