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同意汕尾按“3+1”模式加入深莞惠经济圈

17.07.2014  22:20

近日,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汕尾市按“3+1”(深莞惠+汕尾)模式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参与相关联席会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的原则确定相关合作事项,承接深莞惠地区辐射转移。汕尾市与深莞惠经济圈之间将主要依托深汕对口帮扶,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区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对接合作,逐步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发展。

2013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召开的惠州、汕头、汕尾、潮州、揭阳五市座谈会上强调,汕尾要心无旁骛坚定向西发展,更加主动全面融入“珠三角”。2013年7月3日,省长朱小丹在汕尾市调研时强调,要全面推进汕尾加快发展。随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吹响了全省加快新一轮发展的号角。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和落实决定要求,去年9月,汕尾市委、市政府组织党政学习考察团专门赴深圳、东莞、惠州学习考察,并听取兄弟市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初专门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请求同意汕尾市加入深莞惠经济圈的请示》,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围绕全面融珠促进该市振兴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

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深莞惠经济圈已经打造成“珠三角”开放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的经济合作区域。汕尾加入深莞惠经济圈,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要求汕尾“心无旁骛向西发展,更加主动融入珠三角”指示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决定精神的重要举措。目前,汕尾已具备加入深莞惠经济圈的条件:从区域看,汕尾在“珠三角”地区具有独特优势,是“珠三角”的东岸门户,汕尾是深莞惠三市海岸线的延长线、交通的重要门户、旅游的良好目的地、产业拓展的集聚地。从历史渊源看,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四市在1979年以前属于原惠阳地区,1979年深圳成为我国首批特区与惠州分开,1988年东莞、汕尾独立设市,才与惠州分开。从交通看,汕尾与深莞惠形成1小时经济生活圈,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铁路建成通车,以及潮莞高速公路、广汕铁路等一系列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已经将深莞惠和汕尾连接在一起。从对接帮扶看,省委、省政府确定深圳对口全方位帮扶汕尾。近年来,深圳帮扶汕尾不断深化,为汕尾加入深莞惠经济圈、全面融入“珠三角”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从现实看,汕尾与深莞惠联系密切。2010年惠州(惠州、深圳、东莞、河源、汕尾及新丰县)同乡恳亲会在汕尾举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深莞惠更是汕尾广大群众(包括企业家)创业、务工、居住、就学的第一选择。

汕尾加入深莞惠经济圈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莞惠经济圈发展空间,为发展强度、密度已经很高的“珠三角”地区增加455公里的海岸线和碣石湾、红海湾,使广东东部三大海湾全数纳入珠三角,增加5271平方公里土地;有利于强化珠江东岸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厦深铁路、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构起一座特区廊桥,连接四个特区、两个特别行政区,汕尾作为这个廊桥的重要节点,将延长“珠三角”与这个廊桥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珠三角”在新的发展时期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度合作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汕尾的加入将逐步成为“珠三角”的电力能源服务基地、石化产业配套基地、绿色食品保障基地、旅游度假休闲基地、港口物流配送基地,为我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