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统整课程教学全要素 强化区域教研四大功能

20.05.2016  15:56

  2015年,江北区根据教育部和市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重点,聚焦“学本课堂”建设,以全面推进课改“合格课”为抓手,发挥“合格课”建设的“引领、帮扶、督查、倒逼”四大功能,提升区域教研服务水平,取得明显效果。

   深化课程改革 聚焦“合格课

  一直以来,重庆市江北区深化课程改革,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提出了三大行动:一是课程体系建设行动,二是教学关系变革行动,三是课程领导力提升行动。

  其中,“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国家课程校本化”。而“教学关系变革行动”旨在变革教与学的关系。

  通过“学本课堂” 建设,促进课堂生态优化。组建“江北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专家团队”,深入13所课改重点试验学校,走进课堂查看课改“合格课”,审校并现场面批部分学校的课改实施方案,对症下药,引航指路。

  课改“合格课”建设是落脚点,是聚焦点;“合格课”建设取得成效,则课堂生态进一步优化,教学关系变革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有了扎实基础。

  一年多的深化课程改革,江北区课堂面貌得到了优化,校本课程激发了师生热情:喜乐溪小学的民工子弟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动心动情,米亭子小学的孩子们在体育选修的走班制教学中生龙活虎,东风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从守旧死板走向了主动求变,毕业年级教学从灌输死记走向了学法探究,部分相对薄弱的学校组建了中学“七校联盟”和小学“九校联盟“,形成了各学科的教学集群研修。

   开展学科行动计划 实施区域教研帮扶功能

  同时,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江北区把课程改革区域“指导意见”和学科行动计划印制成“白皮书”单行本下发,并对各学科全体教师开展了学科行动计划的解读和细化。

  一年来,江北区组织实施了5大专项研究活动:一是初中、高中毕业年级教学关系变革现场研讨会,二是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现场展示会,三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指导暨竞速赛活动,四是初中数学微课制作活动,五是“课改合格课”实施特色研讨活动。开展了“校长论课改”、“教研员谈课改”、“教师考课改”、“学校晒课改”等专题论坛及活动,多举措实施区域教研帮扶功能。

   教研员蹲点 抓特色督查合格课五要素

  从江北区采取“全员卷入研讨打磨、重建展示对比分析、跨区上课讨论交流、再查问题主题研究”等四个步骤,落实“课改合格课五要素”开始,全区教研员也主动行动起来。

  通过分组承包片区学校的教研,蹲点抓特色,直接参加并指导学校的“合格课”校本研究,成功打造了喜乐溪小学的民乐特色和行知小学的葫芦丝特色,形成了和济小学足球名校和米亭子小学的体育校本课程走班制。

   改革效果凸显 教研成果丰富

  课改“合格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只是课程改革深化的一个环节,一个局部。但建设课改“合格课”,却能够“倒逼”课改深化,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这种“倒逼”,师生面貌、教学关系以及成果效果等方面发生明显的的变化。

  据了解,在教师教学成果方面,江北区中小学教师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项,获得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3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获奖率全市第一,获奖数量全市第二。

  重庆市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改革征文大赛活动,参评比率全市第一,论文获奖总数及一、二、三等奖的人次数均居全市前三位,11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重庆市第六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评奖,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项课题成果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中,江北区中小学、幼儿园申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立项率高达75﹪多;申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16项,课题立项率75﹪,高于全市50%的课题立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