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江年:以创新驱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纵观我国科技史,从秦汉时期的造纸术、太初历、地动仪,到唐宋时期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但凡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都是科技创新比较集中的时期。观察大国崛起之路,从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技术革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纱机、蒸汽机,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发电机、内燃机,再到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每一次的大国崛起都伴随着其引领时代的科技贡献。近现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关键即在于孤立于全球创新体系之外,闭关锁国,原地踏步,错失发展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的3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中华民族终于在经济和物质上站起来了。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必须为此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越过汗水经济的“天花板”,让我国经济在创新驱动的台阶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作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要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推进,让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
一是创新驱动要求上下联动,三链融合。科技创新既离不开政府“有形的手”,也离不开市场“无形的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产物。美国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科技领域中,国家意志的体现依然强烈。二战后,美国政府先后主导了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大规模科技发展行动,由此奠定了美国走向知识经济新周期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方面实现的重大突破也大都由国家所主导。但创新是用来驱动经济发展的种苗,而不是关在实验室中的温室花朵。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缺乏市场支撑的创新是难有生命力的,必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官、产、学、研、资、介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深度地融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让创新的血液真正融入经济运行的脉搏和每一个毛细血管,让我国经济踏上创新驱动之路。
二是创新驱动要求大小兼顾,无缝对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是各不相同的,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大型企业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行业地位和人才储备,在创新中往往处于引领地位。当今世界的重大创新往往首先来自于大型跨国公司。比尔·盖茨说“微软如果18个月内没有技术创新就会破产”,苹果的iphone手机开启了全球智能通讯的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往往在创新中承担着国家使命,国家很多重大科技专项都是依托大型国企进行的,但中小企业因其庞大的数量、灵活的运营、敏感的市场反应而在创新体系中同样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往往在大型企业重大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乃至若干次的拓展创新,不断丰富创新产品,最大化实现创新的市场价值。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自然形成一种稳定的创新生态系统,马云的阿里巴巴催生了成千上万的网上创业者,并带动了物流业和零售业的改革就是典型案例。
三是创新驱动要求内外合力,齐头并进。当今世界,创新是一张全球网络,任何一个国家脱离于网络之外都会被抛出世界发展潮流。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主要是技术引进,依靠技术学习来获得发展。到了今天,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向国外进行技术学习的空间逐渐缩小,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创新上,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深圳的华为和中兴通讯从学习和模仿开始,从技术跟跑到并跑再到现在的领跑,经过2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全球排名前两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因此,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应该继续坚持技术“引进来”,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同时积极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