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同乡会众筹开菜馆 有人点赞有人观望
东莞时间网讯 长期面临身份尴尬的东莞江西同乡会正在开始一次商业化改造,依托当前正热门的众筹模式,30多位同乡会成员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公司,第一个项目是一家江西菜馆,计划在接下来销售江西特产和绿色农产品,并开展投融资以及项目对接。目前,项目资金已初步募集到位,选址也已确定,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开始运营。
“东莞有大量的移民,他们有着人类共有的群体化生活倾向,希望寻求来自相同地域群体的支持。”在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邹琼看来,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对难以获得合法身份的同乡会进行改造,初衷是合理的。不过,她也指出,这个案例能否作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在东莞其他同乡会当中推广,仍然有待观望。
目标: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我是老王,我和我的江西伙伴们共同发起了一个不同于一般商业组织的社群,这个组织将以商业公司的形式出现,以江西私房菜、江西特产、投融资为主要营业项目,打造一个跨行业、跨平台、跨界的综合服务平台……”倡议中这个自称“老王”的王华平今年30来岁,早在1998年就来到东莞打拼,并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运营。
股东们参与的模式就是时下最热门的众筹。王华平对记者介绍,这家公司完全由江西乡友出资,计划募集50万~100万元人民币,现在已经有30多名股东入股,每个股东入股范围在2万~5万元。王华平说,按照目前的进度,这家选址南城的菜馆在今年年底前就能正式启动运营。
把一家菜馆开起来,只是王华平的第一步。“我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聚集乡情、服务赣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升级为俱乐部,做更多资源的整合。”
运营:股东不具备决策权
实际上,众筹模式在东莞已经不算新鲜,前有百余股东共建“很多人咖啡馆”,后有东莞电子商务协会打造O2O众筹咖啡吧。然而,众筹项目的管理模式,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在一些众筹项目的实际运营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个众筹项目今后将如何管理?“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已经留意了很多个众筹项目发展的情况,也包括他们出现的问题。”王华平说,因此在制定项目管理结构的时候,他非常注意所有权和决策权的分割。“股东们都有建议权,但没有决策权,除了一些方向性的重大事务需要股东大会上通过,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都将由董事会拍板。”他说,也就是建立起现代的公司管理结构和机制。
董事会如何产生?王华平告诉记者,在项目筹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成立了筹备组,董事长以及董事会成员都将由筹备组提名,然后在股东大会上通过。
声音:有人看好有人观望
以商业机构的形式延续同乡会的大部分功能,是发起人王华平的主要目的。“民间同乡会几乎很难拿到合法的正式身份,也就难以更紧密地将同乡凝聚起来,更别提一起做一些事情。”王华平对记者说。
东莞赛星(酒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糜思安也是项目股东之一。在他看来,通过商业的手段对同乡会进行改造和升级,将更有利于圈子内资源的整合。“这个时代必须要抱团发展,而有了这个平台,同乡们的联系会更紧密,合作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不过,另一位股东、东莞市享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保勇也指出,目前这个项目仍处于摸索阶段,要取得成功需要所有成员共同的努力。
王华平对记者透露,其他500多名同乡会成员将以会员的形式加入,今后所有同乡会的成员将在该项目框架下谋求更多的合作,更好地抱团发展。
发起人王华平:
“众筹都是陌生人,我们是同乡”
在东莞第一个众筹项目“很多人咖啡馆”的运营当中,曾因为大部分都是陌生人,彼此缺乏信赖导致无人主导项目发展的局面。在王华平看来,这样的局面并不会在该项目上重演。“这个众筹项目的股东都是江西同乡会成员,而且从头到尾都是由我在组织和主导,正式运营之后,我也会把更多精力放到这个项目上。”他说。
目前,一些股东已经开始着手建设该项目电商平台,今后股东和会员的产品将能够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而作为参与众筹的股东,他们可以优先进行产品展示和资金对接。
■新闻背后
东莞江西同乡会的商业化实验
早在2007年,东莞江西同乡会就已经成立,但直到2011年,王华平才开始更多地介入同乡会事务,江西同乡会的活动才频繁起来。“当时每个星期都会举行一些精英论坛,请一些比较成功的乡友来分享经验。”王华平说,但尽管他殚精竭虑地想要把江西同乡会搞得更好,却发现这个组织面临着一个难解之题:没有合法身份。
“我也咨询过民政系统的一些专家,发现同乡会虽然没有被明确禁止,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得到合法的身份。”王华平说,没有一块合法的牌子,让同乡会少了几分底气。“不能收取会费还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合法身份,会员们凝聚力不强,没有办法在一起合作发展。”
直到近年来众筹模式的兴起,才让王华平看到了一丝曙光。“我觉得完全可以以商业机构的形式,取得合法身份,继而承载和延续同乡会的功能。”他说,而且有了公司和项目,不仅解决了收入的问题,成员们之间的凝聚力也将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