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循环模式”

25.07.2014  19:08
近年来,江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涌现出一批较有特色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基地,包括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个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3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近日,广东省经信委印发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各地级市制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进一步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记者日前从市经信局获悉,目前江门正加紧制定改造方案,同时正积极申报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除此次申报外,近年来江门循环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涌现出一批较有特色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基地,包括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个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3个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作为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江门立足于两个“着力点”,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记者在日前走访中发现,一些试点基地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不过,作为近几年来产业发展模式的“新宠”,循环经济在江门仍是方兴未艾。业内人士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目前仍需解决资金投入不够、政策创新支持力度不足、企业自觉意识不强等问题。

银洲湖纸业基地循环产业链打造园区“统一心脏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的银洲湖纸业基地(下称“银洲湖”)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建设的三大造纸基地之一。走进基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园区内无处不在的管道,它们围绕着基地的统一“心脏”双水电厂,构成了园区三大循环化改造的链条。

据银洲湖有关负责人介绍,纸业基地以双水电厂为公用工程岛,统一集中供热、供电、供冷、供水,同时集中物流、治污、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横向资源整合,形成能源利用产业链条、水资源利用产业链条、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链条等三大循环经济供应链。

以能源利用产业链条为例,双水电厂的发电机组选用大型高效环保供热机组,将发电后产生的低品位蒸汽集中供应给各造纸生产线,并利用一部分低品位蒸汽用于集中制冷和交换热水,供各造纸生产企业及基地的空调、生活系统使用。”该负责人指着从电厂蔓延到远处的管道说,三大产业链条将电力与造纸两大高耗能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源也得到合理利用。

循环经济式供应链的形成,也大大提高了银洲湖纸业基地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热电机组热效率由37.5%提升至55%,与分散式小锅炉效率相比年节能61448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70%以上;造纸企业内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优于全国平均水平57%;吨纸新鲜水耗8.48立方米,优于省造纸十二五目标18立方米;吨纸COD排放仅0.39公斤,远优于省造纸行业平均水平4公斤;去年回用废纸33万吨,各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2%.

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与银洲湖模式不同的是,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则是通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自身进行循环化改造的典型。这间同样位于双水镇的重点拆船企业,早在2005年便已成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此后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综合利用拆船废钢资源,进行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已从单一的拆船加工厂发展为集拆船、拆船废钢加工铸造箱角、轧制型钢、生产无缝钢管和管桩端板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并形成了“拆—铸—轧”产业链。

以前拆船企业的废料只是简单的集中处理,但现在则进行资源分类再利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据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旗下包括拆船厂、箱角厂、型材厂、钢管厂等四间子企业。其中,拆船厂主要拆解废船获取优质钢板、机械设备和有色金属等循环利用资源;箱角厂主要利用废钢进行熔炼生产集装装箱角件,并开发火车配件铸件产品市场和电涡流缓速器的铸钢件等;型材厂主要利用废钢铸造钢坯,进而轧制集装箱角内柱和管桩端板等型钢;钢管厂则主要生产无缝钢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企业内循环、地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循环体系。

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则同样是一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企业。该公司通过建立起“电池材料—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系统,探索出一套与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殊途同归”的新模式。“前者侧重废物深加工利用,后者侧重资源再生利用。两者模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总结道。

■焦点

模式推广难在何处?

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江门在推动企业循环化改造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逐步将试点推广开来目前条件仍不成熟。以造纸产业为例,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定位与国家、省关于造纸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划和政策相一致,获得的支持力度较大。同时,造纸与电力都是江门的传统产业,基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周边的产业配套情况也较为理想,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

然而,园区循环化改造所需要的技术投入以及资金投入,却是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少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进行循环化改造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这些都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支撑,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还不现实。并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期投资一般比较高,有违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也阻碍了企业参与的主动性。

此外,目前江门大多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并不强烈,同时政府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有限。银洲湖纸业基地的有关负责人便认为,体制制约已成为该基地进一步深化循环化改造的阻碍因素之一,“园区协调管理机制不足,政府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行政约束力度、政策创新支持力度也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