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围棋“伯乐”余忠华:用围棋之道育人

28.07.2015  00:39
作为江门围棋事业的开拓者和推广者,广东省棋类协会副会长、江门培正棋院院长余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20余年的努力,现在,江门的围棋学习氛围已经越来越浓。

在去年收获1金3银的好成绩后,8月9日,江门又将组织10余名种子选手,参加8月10—13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育苗杯”少年围棋比赛。作为江门围棋事业的开拓者和推广者,广东省棋类协会副会长、江门培正棋院院长余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20余年的努力,现在,江门的围棋学习氛围已经越来越浓。“围棋不仅对成年人有益,对孩子来说,围棋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经受挫折能力等,甚至通过围棋礼仪、规矩的学习也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余忠华说。正是他的推动,江门的围棋事业才越来越好,他也成了江门围棋的“伯乐”。

扎根江门

推广围棋长达24年

余忠华出生于“瓷都”江西景德镇,他有一个热爱围棋的爸爸,于是他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围棋之路。

10岁那年,余忠华被父亲送到了离家不远的杭州,在浙江省队,他与马晓春、俞斌成为了同门师兄弟。从此之后,余忠华就与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出于对围棋的着迷,余忠华不断提升技巧,也获得了很多比赛冠军,广受围棋界前辈好评并进入了国家围棋队。但在国家围棋队,余忠华并没有更上一层楼。

1991年,选择从国家围棋队退出的余忠华为了继续围棋事业,来到了江门,在这里落地生根,一待就是24年。24年间,余忠华到各个学校、幼儿园去做推广,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围棋的教育意义。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2000年后,余忠华先后成立了江门棋院和江门培正棋院,以及南京清源围棋学校,逐步走向全国。如今,通过余忠华的培训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常年学习围棋技艺的学生已超6000名,学生的最好成绩是获世界青少年围棋赛冠军。

独到见解

逻辑思维培养更重要

如何帮助孩子学围棋,余忠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何在棋盘上反守为攻?如何守中,不贪胜?处于弱势如何稳住阵脚?这些都是需要在一次次的对弈中总结经验、发散思维,再一点点地进步。”余忠华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下围棋的天才,但在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发散思维,开拓智慧。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学围棋,在你学会之后,你也能从围棋中悟出许多人生的道理。”余忠华告诉记者,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经过几千年的考验,足以证明围棋教育的成功。

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正视失败

在余忠华看来,围棋带给孩子的不只是智力上的发散,更是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习围棋是在一次次的对弈中提升的,围棋没有和局,最终总有胜负,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你多么有天赋,总有输的时候,可能是在日常训练中,也有可能发生在你十分有把握的比赛中。”余忠华认为,这个时候,就应当教导孩子正视失败,激发斗志,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这样的挫折教育,对现在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告诉孩子,一个人一生中面临的失败要比成功多太多,如何不被挫折打倒,反而越挫越勇?练就了这样的品格,孩子的未来将更出色。”余忠华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围棋教育

下围棋有规矩,作为一个围棋老师,教导孩子下棋也需要规矩。

在余忠华看来,围棋是他的艺术,教育应当有方向:“围棋产业的开拓不应纯粹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而更应朝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向发展。”余忠华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和幼儿园都不允许随意开设兴趣班或培训班,所以曾经在江门越来越浓的围棋文化氛围在这两年出现了断档,想要继续学习围棋的孩子就会转向校外一些没有经验甚至没有资质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这样下去,江门的围棋氛围就会慢慢变质,如何使它保持高雅育人的纯粹性又能保障企业合理的市场运作,使之达成双赢的局面,这也是围棋人应当思考的方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访的最后,余忠华意味深长地说:“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展围棋教育也应有严格的规矩和底线。作为一个棋人,我希望所有热爱或从事围棋事业的人们都能守住心中的那片绿,用围棋之道育人,利己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