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抗日战争期间五邑华侨做了这些贡献……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盘踞江门的日本侵略者陆续撤出,坚持粤中抗日斗争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指战员,在恩平朗底、牛江渡一带驻地,举行军民联欢大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举国同庆。硝烟渐远,精神永存!今日的侨乡儿女,既不能忘记五邑大地上燃起的每一场战火,不能忘记枪林弹雨中牺牲的每一位英雄,也不能忘记跨洋回国参战的热血青年,不能忘记不遗余力支援抗战的爱国华侨……
沐浴和平,铭记历史!珍护来自不易的和平繁荣,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新时代的五邑人理当传承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以紧抓机遇大步发展的“加速度”,建设繁荣幸福的“中国侨都”!
华侨力量
与同胞“同呼吸,共患难”
“痛祖国之沦亡”,决心“挽狂澜于既倒”。抗战时期,侨居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始终与祖国同胞“同呼吸,共患难”,有的成立抗日救亡组织,不遗余力支持祖国抗战;有的远涉重洋,毅然回国参战。海外五邑华侨用自己的爱国之心和鲜血生命,在抗日救国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对敌作战:
爱国心鼓舞五邑华侨回国参战
抗战期间,五邑华侨始终与祖国人民共存亡,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抗战。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介绍,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当时(与日军交战的)十九路军里就有很多是‘广东仔’”,尤其是五邑籍华侨。
“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大批五邑籍华侨、港澳同胞纷纷回国,分别参与到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部队,奔赴抗日前线。如,旅居缅甸的开平籍华侨张瑞隆,自己出资招募爱国华侨青年160多人(其中多为开平、台山籍华侨子弟),组成“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亲自领队回国参战。回国途经香港时,他们还将义勇军4年的军饷总额存入了香港汇丰银行,并指定专人按月向国内划款支付义勇军军费。
“五邑籍华侨受生活所迫,‘卖猪仔’漂洋过海,下南洋、闯欧美,在海外受尽欺侮。这使他们意识到,只有国家强盛、民族解放才能摆脱这种被压迫剥削的境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进表示,正是这颗赤子爱国心和爱国主义传统,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五邑籍爱国华侨回国参军,坚持抗日救国。
海外支援:
无私捐钱捐物推动抗战取得胜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9月20日,以台山华侨为主的美国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召开全侨大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强烈表示:“日寇强占我东三省,全侨愤慨,请即息内战,御外侮,挽危亡,愿作后盾。”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爱国救亡浪潮由此掀起。
五邑大学校长张运华在其著作中分析指出,抗战爆发后,五邑籍华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精诚团结的精神,组织了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抗日团体,侨社出现了大团结的新气象。华侨抗日救亡组织成立后,纷纷把捐款捐物作为主要任务,发动广大华侨从经济上全力支援祖国抗战。
其中,“义捐救国总会”成立仅一个月,就筹集捐款100余万元(国币):“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局”半年筹集捐款100余万美元,五邑华侨的贡献尤为突出。
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期间,仅在美国的华侨社团,募捐抗日款项就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华侨捐款在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共计收到华侨捐款约有7000万美元。在这当中,五邑华侨捐款最多,就新会一地的华侨购买的救国公债就达3600万美元。
张运华认为,面对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较强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华侨慷慨无私的捐钱捐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航空救国:
搏击日寇 血洒长空
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成了一座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的881位抗日航空烈土英名中,就有57人是五邑籍,其中多为华侨子弟,归侨飞行员23人占五邑抗日航空烈士的40%.
“抗战时期,五邑华侨为祖国航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运华曾在其所著的《五邑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明确表示。其中,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五邑华侨最多的美国,仅航空救国捐款就达200万美元,8年抗战间捐款购买飞机62架以上。此外,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生产飞机和机件支援祖国抗战。
从航空学校学成后,众多五邑籍华侨青年回国驾驶战机与日寇进行空中搏击。其中,既有为国捐躯、血洒碧空的黄毓全、雷国来、苏英祥等台山籍抗日志士,也有被誉为“中国战鹰”的台山籍陈瑞钿,“空中虎将”的台山籍马俭进,以及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华侨英雄”和“保卫祖国领空的长城”的著名女飞行员恩平籍张瑞芬、李霞卿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仅从美国归国参加空军的台山华侨青年飞行员就有50多人。还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34人共击落日机63架,其中仅台山籍飞行员就击落日机22架,创造了辉煌战绩。
侨乡战火
凝聚在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 8年间,五邑军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不畏强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作战,奏响了侨乡儿女不甘屈辱、共御外侮的辉煌交响曲。
全民动员:
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打响全面抗战;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广州沦陷,五邑形势危急。面对日军日渐逼近的侵略铁蹄,中共江门五邑地方党组织利用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局面,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发动群众,唤醒农民、工人、学生等一切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群的民族危亡意识,号召五邑各界人民空前团结起来,进行抗日救亡。
至1938年10月,各县党组织先后发动群众,建立了大批抗日救亡团体。其中,较具规模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有:新会流动剧团,新会文化界救亡协会等。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表示,这些抗日救亡团体成立后,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纷纷组织、派出宣传队、演讲队等,深入城镇乡村,通过演出抗日戏剧、教唱抗日歌曲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使各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界民众。
国共联手:
打出五邑军民英雄气概
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大亚湾,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中国失去了重要的海上物资补给线。次年3月下旬,盘踞在佛山、南海一带的日军正规部队,正式实施向粤中区的鹤山、新会两县扩张入侵作战计划。日军此战的目的是,攻占新会县的重要商埠江门、会城,建立江、会侵略基地,向粤中各地扩张。
抗击中,日军分水陆两路突破防守线。29日,两路日军已从东、北两面逼近江门外围。30日,在飞机、炮火掩护下,日军以战车开路,向江门城区夹击。国民党第四战区第五游击区纵队辖下的守军新顺特务大队、新会县自卫团等,在耙冲、石山、凤凰山等处坚决抵抗,与日军展开激战。共产党员、“抗先”队员组成的政工队,坚守前线激励官兵英勇抗敌。虽然守军英勇抗敌,但日军攻势凶猛,当日下午江门失陷。
31日,中共新会县委派遣共产党员和“抗先”队员,发动群众,在冈州公路都会一带,配合守军挖战壕、构筑工事、毁坏公路、设置路障,有力阻击了日军的行动。4月1日,侵占江门的日军,沿冈州公路继续向会城进犯,守军坚决抗击日军进攻,使其行动受阻,双方均伤亡惨重。4月2日清晨,日军急调增援,采取正面佯攻和绕道包抄战术,突破守军防线,会城失守。
“此役虽以江门、会城沦陷告终,但国共携手、全民抗敌的江会之战,打出了五邑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使日军意识到在五邑地区推进的困难,故而不敢轻进。这对开平、台山、恩平、两阳等免于全部沦陷起到了重要作用。”黎秀敏说。
敌后战场:
当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后,粤中、五邑地区国民党不仅将防守五邑的正规军撤离战区,对日伪军进犯不作抵抗,而且还勒令解散中共地方党组织建立的抗日团体,逮捕中共粤中、五邑地方党组织领导人。
面对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中共江门地方党组织顶逆流、战恶浪,建立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江门五邑人民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4年10月至11月间,珠江敌后抗日人民武装中区纵队挺进粤中、五邑地区,抵达鹤山宅梧,建立抗日游击武装。从此,粤中区抗日斗争,开始了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阶段。1945年1月20日,活动于粤中区的抗日人民武装,组建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并在鹤山宅梧宣布正式成立。
部队成立后,高举抗日旗帜,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了国民党顽军猖狂的“追剿”,克服重重艰险,将部队发展至1400多人,开辟了大片抗日游击区,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牵制日军兵力5000余人。
抗战事迹
不供给运动:
阻止钢铁等物资运往日本
在日军发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以中立国自居,虽然对中国抗战有所帮助,但又纵容资本家把军火和大量废铁卖给日本。“七。七”事变后,旅美华侨发起“不供给运动”,谴责美国政府扶持日本的侵华政策,反对日本或外籍船只装运钢铁、汽油等战略物资运往日本。
1938年12月16日,希腊货船“施拜罗司号”抵达三藩市,准备装运钢铁前往日本。消息传开后,三藩市华侨群情激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包围码头货船,侨领邝炳舜到现场指挥,参加阻运废铁赴日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从16日至21日,5000多名爱国华侨轮流值班,坚持不懈,三藩市内的侨胞为参加阻运的侨胞送水送饭。经过华侨的交涉、宣传和斗争,得到了美国友人和劳工团体的支持,获得了胜利。这是美国华侨团结一致对敌斗争的缩影。
南洋“卖花捐”:
五邑华侨积极筹集抗日经费
南洋的“卖花捐”是当时著名的义捐之一,由“南侨总会”发起。方法是先登记后送花及证书,随后由救亡侨团发消息并登报表扬突出事迹,许多五邑华侨都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如,台山马来亚侨领黄树芬、开平印度尼西亚华侨司徒赞等。
参加和组织南洋“卖花捐”的主要是华侨学校的师生。司徒赞是侨校教师公会主席,他亲自带领师生参加活动。当时在南洋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侨校师生的卖花声:“先生,买朵花吧!这是爱国花呀!买了花,救国家!”以此唤起了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得到各地华侨的支持,为筹集抗日救国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袭击钟鼓楼:
共产党员带领自卫队伏击日军
潭江之滨的沙冈金山墟有个用钢筋水泥建造的钟鼓楼。1944年夏,日伪军占领三埠后曾占据此楼,不时对沙冈的村庄进行骚扰,伤害乡民的生命财产。当时,沙冈乡乡长和开明乡绅出于义愤,在我地下党员积极帮助下,组织起沙冈抗日自卫队。党组织派张定原在该队当文书,党员张伟在该队当副队长。
自卫队员们看到日伪军的胡作非为,恨之入骨,经过侦察和周密布置后,决定袭击钟鼓楼。1945年2月1日,张伟带领自卫队员在靠近钟鼓楼的地方埋伏下来,定好联系和进攻的信号,并在附近的东边围、大夫寺各架设机枪守候。
第二天凌晨,当敌人打开楼门外出打水时,自卫队员集中火力扫射。日伪军猝不及防,20多人全部束手被擒。从三埠开船运送粮食来钟鼓楼的日伪军,当时也被该自卫队员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日伪军为了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出动大批军队,分水陆两路,疯狂地袭击沙冈振华墟。
张伟等带领自卫队还击,在“同和押”楼上架设机枪,配合地面队伍,以猛烈炮火扫射日伪军。战斗坚持到傍晚,日伪军无法得逞,龟缩回三埠。这场战斗,给敌人一个沉重打击,谱写了一曲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壮歌。
资料来源:
《中国共产党江门地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