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银洲湖:珠西枢纽产城融合战略高地活力之城

21.10.2015  16:03

  

战略性工程计划图

文化资源与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图

              在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规划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的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承载着中国侨都——江门新一轮崛起的梦想。在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东部,一道蜿蜒迤逦的海岸线,勾勒出她的曼妙身姿,这就是在海内外备受瞩目的广东第一湖湾——新会银洲湖。

  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率队到新会区调研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新会银洲湖发展情况时指出,要积极打造承接“珠西战略”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大平台、大载体,精心谋划建设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多个场合指出,新会要从失落的水陆联运门户蝶变为综合交通枢纽门户,重构产城功能,作为江门东部三区一市“一轴一核两门户”中的南门户,是珠西新的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和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

  这是一处战略高地,也是一座活力之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会银洲湖正朝着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的目标蓄势出发。随着广东省“珠西战略”、江门市“珠西行动”加快实施,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港珠澳大桥和江门大道“大交通”时代的来临,银洲湖将进一步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迎接新一轮发展热潮。

   规划大视野

  建设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

  区位优势独特、自然禀赋优越的银洲湖,吸引了决策者敏锐的目光。2013年以来,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各级领导密集调研江门,对银洲湖寄予厚望,提出在此布局对珠江西岸乃至对全省经济都有拉动作用的重要产业。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省委、省政府提出在珠江西岸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产值2万亿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珠西战略”由此应运而生,银洲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建设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传承华侨文化的生态宜居湾区。”围绕省长朱小丹对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五大发展定位,以及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市长邓伟根对银洲湖开发建设的具体要求,新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银洲湖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及崖门高端服务业和旅游集聚区,做好先导区开发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作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最有优势、基础最好、条件最好、最有前景的区域,新会银洲湖将担当起先导区的角色,在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热潮中发挥“引擎”作用。在发展规划上,新会明确银洲湖“五镇一街一区”和边界范围,出台《新会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启动《新会区城乡一体化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计划2016年上半年完成编制。此外,还积极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与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制新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

  在体制调整上,江门市政府专门成立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管委会和银洲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会区也成立银洲湖管委会,下设交通枢纽、规划运营、产业基地和旅游发展四个专责小组,并制定《新会银洲湖管委会工作清单》,将每一项工作细化分解,明确推进节点和完成时限。同时,调整部分镇街管理体制,实现会城街道与圭峰区合署办公、崖门镇与银湖湾合并,为优化配置资源、推进银洲湖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在资源储备上,全面开展“清土地”工作,重点对批而未供土地、企业空置地、闲置地等实行分类处置;在产业平台上,出台《新会银洲湖工业园区统一管理工作方案》,将银洲湖“5+6”工业园区和江门综合交通枢纽片区移交新会经济开发区管理,由经济开发区统一开发、招商、建设和管理,构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主平台。今后,招商、土地、环保等资源都将向这一主平台倾斜,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5+6”工业园区主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银洲湖区域整体城市化发展,将不断推进江门主城区沿崖门水道向南拓展,这将疏解主城区部分人口和功能,引导银湖湾(已并入崖门镇)、银洲湖与主城区形成“江海联动”格局,促进江门从滨海经济走向海洋经济。

   交通大布局

  珠西枢纽连通珠三角辐射大粤西

  银洲湖处在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陆路通往港澳及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珠江西岸水陆联运、江海联运的水陆门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作为珠江水系最优良的出海通道之一,珠三角西部的“黄金水道”,新会银洲湖是西江、潭江两大水系江海转运的枢纽,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和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万吨级船舶可直入银洲湖。银洲湖周边,佛开、江中、江珠以及在建和规划的江罗、中开等9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广珠铁路、深茂铁路、广珠城轨、广佛江珠城轨、江恩城轨汇集于此,形成“江通湖、湖通海、港口通高速、铁路通港口”的水陆联运大交通格局,银洲湖区域已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银洲湖的未来孕育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江门未来产城振兴“生命线”——江门大道,串联起江门全市约70%的经济总量,其新会段也将构成银洲湖产城融合主轴。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银洲湖将成为接受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黄金通道——深中通道即将建设,与之相连的中开高速也即将动工,银洲湖将成为连接珠江东岸的重要节点,江门“一传”“一接”的“中卫”角色由此更加凸显。特别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江门综合交通枢纽,汇集深茂铁路等5条铁路、城轨,也是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和江门大道的交汇站,将成为江门主要铁路客站和对外交通门户、珠中江都市区地区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城际铁路网核心枢纽、大型高铁客运站。

  未来3—5年,随着新会境内超400亿元的交通建设投入,以及周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一个连通珠三角和港澳都市圈、辐射大粤西的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即将呈现。

   产业大平台

  打造国家级城际动车组修造核心基地

  这里是实力雄厚的产业基地,也是巨头云集的投资热土。

  经过多年的发展,银洲湖区域已形成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纸及纸制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拥有8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产业基地。

  本土企业枝繁叶茂,外来企业演绎传奇。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商维达纸业集团在这里起家,中国集装箱产业巨擘新会中集在这里不断壮大,亚洲食品调味品龙头企业李锦记集团在这里腾飞。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多家外资企业青睐新会,美国福斯特惠勒、瑞士ABB、法国威立雅、日本松下、三菱等相继在新会落户。中国中车、中集集团、中国交建等“中字号”龙头企业云集于此,剑指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

  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江门重中之重是加大对中车广东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可喜的是,广东南车已于近日获得国家铁路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有望成为全国唯一的和谐六号生产基地,中车广东基地将打造成为有自主品牌、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资深核心技术和稳定销售市场的超10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到2025年,银洲湖畔,一个超千亿规模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将逐步形成:银洲湖将成为国家级城际动车组修造核心基地,以城际动车组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城际动车技术标准体系创建基地。

  眺望银洲湖,这里是潜力无限的产业新城。在省、市强力实施“珠西战略”和打造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新形势下,新会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统筹整合银洲湖区域资源,以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5+6”工业园区为载体,建大平台、引大项目。

  目前,银洲湖“5+6”工业园区正加紧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并推动土地、岸线、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集聚,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将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8月19日,毛荣楷专门率队到新会区调研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积极打造承接“珠西战略”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大平台、大载体,精心谋划建设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

  毛荣楷充分肯定了新会区今年以来的相关工作,指出新会区在建设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和打造中车等龙头企业上“最有优势、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前景”,指出要切实抓好先导区的开发建设,提升规划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毛荣楷表示,江门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先导区的开发建设,确保按规划高水平有效率推进。

  化期望为动力,为进一步狠抓“珠西战略”的落实,担当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主力军,新会区着力打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力争2016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20亿元,年均增长22%.轨道交通产业方面,继续引进牵引、制动、信号等核心配套企业,力争到2016年实现产值50亿元;集装箱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特种箱、专用车等产品,力争到2016年实现产值35亿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实施船舶产业优化升级计划,打造造船、拆船、修船、船舶配套一体化的船舶产业链,力争到2016年实现产值80亿元。

   产城大融合

  “会城+内湾+外湾”打造新格局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多个场合指出,新会要从失落的水陆联运门户蝶变为综合交通枢纽门户,重构产城功能。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定位上,新会作为江门东部三区一市“一轴一核两门户”中的南门户,是珠西新的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和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这些说明,江门对新会未来发展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定位,要求新会担当江门重新振兴的主角。新会区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重新思考新会未来发展的定位与重点,提出着力打造银洲湖。

  银洲湖畔,是人文荟萃、宜业宜居之城。近1800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无数的风流人物和代代相传的深厚学风,为这里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浩荡的西江和奔腾的潭江交汇冲积出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塑造出银洲湖这个国内罕见的美丽湖湾、广东第一湖湾。

  由于较早确立了以发展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为主的综合开发战略,银洲湖区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全市发展活力强、产业水平较高的区域。

  去年底,江门市出台的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一纲要五行动方案”中将这一区域定义为“银洲湖经济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定名为“银洲湖产业新城”。3月底,邓伟根到新会调研时指出,“产业新城”还具有一定局限性,最后将这一区域定名为“银洲湖”。从曾经的“银洲湖区域”变成如今的“银洲湖”,新会区的目标就是将其打造成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的龙头引擎。

  新会区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资源、统一招商、统一运营“五个统一”思路,统筹整合全区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区域协同、产城融合、提质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之城。

  邓伟根对会城“一轴三心”的构建,开启了银洲湖新的征程,未来的银洲湖将从“会城+内湾+外湾”三个层面规划建设。

  第一层会城“一轴三心”:“一轴”即公园路——启超大道,“三心”即圭峰名山绿心、“学宫文心”和万亩“小鸟天堂”田园绿心。

  第二层内湾,由会城南、双水、三江组成,是江门大道、中开高速等交通主干线和江门综合交通枢纽围合而成的“金三角”,涵盖新会经济开发区、银洲湖纸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将成为银洲湖产城融合的主战场。

  第三层外湾,由崖门(银湖湾)、古井和沙堆组成,集江、海、泉、田、山、水于一体,是珠三角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致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和旅游集聚区,争取成为粤澳合作平台。

  未来的银洲湖,历史与现实碰撞交融,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齐头并进,在内湾与外湾的环绕下,名山绿心、学宫文心、田园绿心,心心相印;经脉、络脉、水脉、文脉、城脉,脉脉相承,必将书写出心脉相连、产城融合的辉煌篇章。

   8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产业基地

  5个核心园区,包括新会经济开发区、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银洲湖纸业基地、崖门环保电镀基地、中小船舶产业基地。

  6个扩展园区,包括司前、大泽、罗坑3个规划面积超万亩的装备产业园以及银洲湖精细化工园区、崖门粤澳合作产业园、珠西化工集聚区。

   “5+6”工业园区

  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中国船舶拆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门纺织化纤产业基地、中国化纤产业名城、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中国香业产业基地、中国陈皮之乡、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广东轨道交通修造基地。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