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要是污染了,游客怎么会来?——云南泸沽湖畔摩梭人的生态环保经

21.08.2018  22:03

  新华社昆明8月21日电题:湖水要是污染了,游客怎么会来?——云南泸沽湖畔摩梭人的生态环保经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杨牧源、胡超

  次里平措一会招呼“猪槽船”上的游客穿好救生衣,一会在码头的停车场指挥外地车辆的停放,顾不上搭理记者。他说:“这两个月是旅游旺季,游客来得太多了,订间湖景房都得提前一个星期。

  次里平措是摩梭人,今年56岁,从小生活在滇川交界处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畔一个叫“落水”的小村庄。

  泸沽湖湖面海拔2690米,面积约50平方公里,因水质良好而闻名。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因保留着母系社会遗俗而神秘。近年来,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踏访。大量游客的涌入,也给泸沽湖的生态保护带来了挑战。

  几年前,因环湖垃圾堆积、废水渗透,泸沽湖生态受到一定威胁。位于景区核心区域的落水村很多民房沿湖而建,一些污水排入湖中。为此,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将沿湖民居整体往后迁移,并实施环湖截污治污、雨污分流和生态修复工程等。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泸沽湖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湖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I类标准。

  走进如今的落水村,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客栈、超市、酒吧、服装店等映入眼帘。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湖边赏景,穿着传统服装的摩梭老人在悠闲散步。

  三四十年前,由于山高路远,落水村村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些人家种的土豆和玉米还不够填饱肚子。为了解决取暖和生计问题,一些村民只有上山砍树、下湖捕鱼。

  次里平措说,小时候家里人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常吃救济粮。现在他家开了两个客栈,买了两辆车,老伴平时带带孙子,跳跳广场舞,过得十分惬意。他得意地抖了抖身上穿的夹克,“这是名牌咧,800多元一件。要是以前想都不敢想。

  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如今摩梭人更加重视环保,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里有1100多名摩梭人,每户都参与旅游服务。有的开客栈,有的开饭店,有的跑运输,有的给游客划船,有的表演民族舞蹈,平均每户每年都增收3万元左右。“泸沽湖要是污染了,游客怎么会来?我们保护好自己的家,也是给子孙后代留下资源。”次里平措说。

  “生态保护不能只靠政府,我们当地人也要有自觉的意识。”次里平措告诉记者,每次游客上船前他都会提醒不要乱扔垃圾,也会制止任何污染湖水的行为。

  正是政府的严格治理和群众的自发保护,呵护着泸沽湖的一池碧水,进而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

  据泸沽湖管委会主任张学民介绍,目前泸沽湖云南片区已累计投入保护建设资金11亿多元,沿湖修建了45公里污水收集管网,沿岸治理1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完成栽种陆生、湿生乔灌木草被带2000亩,建设恢复湖滨带植被55.5公顷。

  “为在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间寻得平衡,我们还对景区内违规建筑进行了大力整治,建立了社区景区共管机制,形成了人人都是湖长、个个参与保护的良好局面。”张学民表示。

  如今落水村专门成立了护湖队,对污水排放、民居建筑进行监管,也开展河道、湖滩、村庄、田园保洁。现在护湖队的成员已增加到1000多人。

  次里平措的女儿扎西拉姆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到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和一名北京小伙相恋结婚。现在女儿女婿一起回来,正准备在落水村开客栈。

  扎西拉姆表示:“我从北京回到了泸沽湖,就是想多帮父母分担一些。客栈需要人打理,美丽家园也需要大家来维护。随着泸沽湖水越来越清,我们摩梭人的生活会一年比一年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