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自求取缔” 让谁难堪?

15.06.2015  12:57

  ■ 苑广阔

  在湖南省澧县,县政府文件规定要在2014年底前取缔所有污染粘土砖厂,但在到期半年后,真正关停的却屈指可数。已响应政府号召投资新型砖厂的企业主只好继续运营原有污染砖厂,并频频上访自求取缔。这是媒体记者日前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在澧县暗访时看到的情况。

  以前说到污染企业被整顿、关停或取缔,都是政府监管部门主动采取措施,而涉嫌污染的企业往往千方百计逃避处罚。但是澧县这几家存在污染的砖厂企业,其行为却完全超出了我们的固有认知。几家企业老板不但屡屡自我举报自己的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不惜通过上访的方式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取缔自己的企业。

  是这几家污染企业的老板觉悟高吗?似乎不是,如果真的思想觉悟高,完全可以自己关停企业。真正原因是这几家“自求取缔”的企业负责人,投入巨资对自己名下的企业进行了转型升级,到后来却发现其他污染粘土砖厂既没有被取缔,也没有停止生产,造成自己反而因为生产成本高而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这些企业负责人只好“自求取缔”,以达到让其他粘土企业也一并被关停取缔的目的。

  即便明白了这几家企业的做法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但其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为什么按照计划在2014年年底就应该被彻底取缔的污染企业,现在仍然在生产?为什么面对企业烟囱冒出来的黑烟,却见不到监管部门的身影?当地环保部门把原因归咎为合同、资金赔付以及爆破报批等或许存在,但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肯定要损害某些群体的利益,难道遇到一点阻力我们的工作就不开展不推进了?按照湖南省人大环资委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这其中可能涉及到某些群体的利益,导致污染企业迟迟不能被取缔。

  污染企业千方百计“自求取缔”,应该有人为此感到难堪才对。新环保法的颁布实施,被外界寄予厚望,称之为“有牙的老虎”。但牙齿再大再锋利的老虎,也要由监管部门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主动监管,主动作为,才能发挥现实威力。如果在环保监管中不主动不作为,那么就可能沦为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