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迎战污染防治 守望碧水蓝天净土⑥|东莞“一增一减”营造更多蓝天白云

03.05.2020  22:11

▲资料图,蓝天白云下的东莞城市景色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5月1日早上8时,一辆纯电动公交车驶出虎门高铁站公交车站,直奔虎门海战博物馆。至此,全市各镇街(园区)新开线路,上路的全是纯电动车。而东莞巴士运营的5852辆公交车均是纯电动车。

增加新能源,大力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减少污染物,促进臭氧(O3)浓度明显下降,巩固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标,实现我市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会商会后,市大气办迅速落实战时体制,进入全天候督查状态,优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订“一增一减”组合拳方案,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老百姓营造更多的蓝天白云。

推广新能源

新增车辆优选纯电动车

▲资料图,滨海湾片区新纯电动公交车 全媒体记者郑琳东 摄

东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每平方公里土地活跃1200多辆汽车,加上过境车辆,汽车尾气严重拉低“东莞蓝”的“颜值”。

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坦言:“治理汽车尾气,刻不容缓。”机动车主要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排放大量的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东莞臭氧、PM2.5浓度。

治理汽车尾气,东莞内外兼修。对内,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新能源,以轻型纯电动环卫车为突破口,市政领域新增、更新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今年6月起,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租车将优先选用纯电动车。同时,梳理全市市政领域车辆,对高能耗车辆制定淘汰更新计划。

对外,严控柴油货车“冒黑烟”现象。制定绿色物流片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任务、责任分工,6月底前完成绿色物流片区试点建设。7月1日起,在东城、南城、莞城、万江各建成不少于1个“绿色物流片区”,全天禁止柴油货车行驶,提倡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加大重型货车分时段限行力度,实施国III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冒黑烟等可视污染物车辆限行。在空气质量核心控制区,将对国III柴油货车全天24小时限行。待条件成熟后,将国III柴油货车限行区域扩大至全市范围。

今后,东莞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全市新增、更新物流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年内推广纯电动物流车力争超过3000辆。加快公共机构充电设施建设,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充电基础设施3865个,其中各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内部建成专用充电桩1500个,构建新能源车辆及时“充电圈”。

削减煤用量

加快集中供热项目建设

与天然气和石油等清洁能源相比,煤炭在燃烧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煤炭燃烧时,还会产生汞等有毒物质,排放微小颗粒物等污染物,危害公众健康。在工厂大量使用的煤炭正成为污染生态环境的主要“元凶”。

今年第一季度,影响东莞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臭氧,其中PM2.5与燃煤紧密相关。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东莞PM2.5平均浓度在逐步降低,但还大有改善空间。

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东莞今年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对燃煤企业按照“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的总体思路,加快煤炭消费减量的步伐,着力整治“煤炭黑”。其中,全市全年煤炭消费总量压减至1250万吨,实现压减150万吨以上,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和优化,拓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目前,市大气办将煤炭减量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园区)、重点耗煤企业,实施严格的煤炭消费预警、管控和监督考核机制。设置煤炭消费总量预警线,由镇街(园区)做好属地的煤炭消费数据监测。系统推进全市自备电厂煤改气,各相关镇街(园区)要切实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有关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实施可行的改造方案,确保按期完成,逾期未完成改造的煤电机组实施停产改造。力争在9月底前,19家自备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完成煤改气任务,中堂三联热电厂燃煤机组退役关停。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促进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在中堂镇和谢岗镇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配套电网工程,确保按期投产运行。其中,6月底前,谢岗华能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并同步关停供热区域内的分散锅炉。9月底前,中堂热电联产项目实现投产运行。

重拳治臭氧

一企一策”整治VOCs 

▲资料图,今年以来,东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常见蓝天白云。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晴空万里,蓝天白云,也可能是污染天气。这样的污染天气,就是臭氧在捣乱。

进入夏季后,臭氧抢占PM2.5的“风头”,成为影响东莞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今年以来,截至4月26日,全市臭氧平均浓度为133微克/立方米,虽然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东莞臭氧浓度持续高企的背后,就是涉VOCs企业基数大,分布广。全市各镇街(园区)都有涉VOCs重点企业,一不留神,就成重要污染源。治理臭氧污染,控制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是重中之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物质,整治难度大,东莞仍负重前行。

针对VOCs企业分布散、数量多、废气收集率较低等特点,市大气办提出“一企一策”淘汰整治方案,建立VOCs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持续开展“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治理”全产业链整治行动。

在源头上,推广应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全面调查摸底我市制鞋、家具制造、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企业VOCs原辅材料使用情况。建立涉VOCs重点行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统一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7月底前,全面完成制鞋行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程。

生产过程中,市大气办将持续加强涉VOCs排放行业企业巡查监管,督促指导企业自查自改,落实无组织排放治理。7月起,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组织开展VOCs无组织排放专项执法行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自查自改的,依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符合停产整治条件的,一律责令停产整治。

市级以上重点监管企业加快推进“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工作,规范VOCs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鼓励推动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治理VOCs,督促企业制定污染治理设施管理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运营管理台账,定期更换活性炭等吸附剂,规范收集处置含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的废弃物。

今年年底,全市建成活性炭集中再生利用中心和处置中心,建立活性炭统一回收、集中再生或处置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活性炭不及时更换的问题,提升废气治理效率。让每个蓝天白云,都是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天气。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文

全媒体记者 郑家雄/图(署名除外)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