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汤西镇调整产业定位 传统种养镇乘旅游东风转型

28.12.2014  12:33


圆墩水库水产养殖员正在播撒鱼饵料 (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张  柯  黄  焱

  特约记者  胡金辉

  通 讯 员  杨晓霞

  汤西镇毗邻丰顺县城,城郊农业衍化而来的种养业历来是该镇主导产业。该镇充分发挥省级“养殖专业镇”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禽畜产业养殖,同时将发展目光投向旅游,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及优化环境卫生,激活一批人文及山水旅游资源,力图带动第一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化造全市养殖“第一”

  水塘必有鱼,良田必有耕。“种养大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生财之道,提起玉米、香芋、水产、鸡鸭等作物和家禽,当地农户更是津津乐道。“这些房子有7成是玉米的功劳!”南礤村村支书陈生请指着村道两旁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房说。在该镇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指导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早已普及。农业龙头的带动使汤西种养业“拧成一股绳”,并得以立足市场,实现种养规模及效益双丰收。该镇也以60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成为全市最大的禽畜水产养殖基地。

  该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该镇,辐射带动了一批群众从事养鸡、养鱼行业,收入不断增加。据了解,目前全镇有养殖专业户755户,且多以大户为主。其中,新岭村圆墩水库由村民承包养鱼,水库年出产草鱼30多万斤,鲢鱼、鲫鱼、鲮鱼等杂鱼10多万斤,并销往揭阳、汕头、福建等地,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水库一旁则办起了占地面积为15亩的综合养殖场,年出产温氏肉鸡10多万只。

  探旅游新路助养殖业升级

  受生猪出栏价波动等市场因素影响,汤西镇家禽水产养殖业受到牵连,不少养殖户蒙受损失。加之近年来,农村主要劳动力日趋老龄化及生产成本增加,万亩甜玉米基地效益已不复往昔。为此,该镇借丰顺新区规划建设的东风,积极调整产业定位,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计划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区,搭乘旅游快车道带动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年来,镇上先后筹资近2亿多元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完成了8座大桥建设,另有锡滩大桥在建,新兴桥、新美大桥正在筹划中。”镇党委副书记饶富将介绍说。全镇12个行政村也实现道路硬底化,村村可通汽车。愈发便利的交通不仅串联起南礤揭岭飞泉、双路将军第、新岭村莲塘古里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也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农户们也看准旅游市场的商机,纷纷开办起了农家菜馆,现在,全镇农家乐餐馆相比3年前不仅翻了一番,S228沿线农家乐餐馆更如雨后春笋般建起。“现在生意不错,节假日全部坐满,周六日也能接到3、5桌的预订。”随着来村里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南礤农庄老板陈伟荣尝到了旅游的甜头,不仅自家种养的蔬菜、鸡鸭供不应求,村民们的农产品也都卖到餐馆里。“游客离开前还要买不少菜带走。”陈伟荣说。

  数说汤西

  汤西拥有温氏双鹿种鸡场、温氏南礤种猪场,泰顺养猪场等160家上规模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面积6000多亩;全镇甜玉米、马铃薯、香芋特色农业种植基地面积达9200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万多亩。此外,西城马山寨西岩寺、蓝田书庄遗址、大罗勤厚公祠、新岭村莲塘古里等景点成为汤西的“旅游名片”。2013年,汤西镇生产总值12.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