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工混入校园专偷“单纯”大学生

15.05.2014  15:55


大学生应绷紧防盗这根弦,在公共场所人员出入复杂的地方不能人包分离。

  ●袁运华

  近日,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分局东郊派出所民警在校园内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1名,追回被盗手机、电脑等一批,破获发生在某高校校园内的系列盗窃案件30多起,为学生挽回经济损失2万多元。

   窃案频发:

  汽修工化身校园大盗

  4月11日21时30分许,东郊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某高校学生沈某婷报警称:其在校内广场游玩时,将挎包放在广场边一长凳上,后发现挎包被盗,估计窃贼还没有逃出校园。民警接报后迅速赶至现场布控,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搜索,将盗窃挎包的嫌疑男子肖某勇抓获,从其身上缴获3部盗来的手机,并在草丛中起获藏匿的挎包一个,内有酷派手机一部,经确认为沈某婷刚刚被盗的手机。肖某勇对当晚窜入某学院盗窃挎包及手机的行为供认不讳。随后,民警在其住地搜查过程中扣押了26部手机、身份证、借书卡、学生证、银行卡等物品一大批,经进一步审查,嫌疑人肖某勇(男,31岁,梅县区石扇镇人)还供认了从去年2月以来在该校园内盗窃学生手机与财物30多次的犯罪事实。

  原来,犯罪嫌疑人肖某勇,就在学校附近某汽车修理厂做维修工,晚上下班后无所事事,就喜欢打手机游戏,但苦于工资较低买不起智能手机,他想到大学生用的手机都是高档的智能手机,必定有很多类型的游戏,于是起意盗窃大学生的手机。他利用晚上出入校园人员较多的时候混入某大学校园世纪广场,学生在广场溜冰时都习惯将书包放在广场的凳子上,他便趁学生不注意的时候拿起书包快速逃离。目前,犯罪嫌疑人肖某勇因涉嫌盗窃罪已被梅江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盗贼心理:

  “大学生单纯容易偷”

  据嫌疑人肖某勇交代,他是一名惯偷,曾经多次因为小偷小摸的行为被警方行政处罚过,但他为何频频把黑手伸向大学校园?在看守所,笔者简单采访了他。

  笔者:为何专门选择大学校园盗窃?

  肖某勇:因为大学生比较单纯,没有社会经验,心地比较善良,万一在出手盗窃时被发现了,把东西退给他们就行了,并假惺惺地哀求一下,他们一般不会报警。

  笔者:你在校园作案有多少次,是怎样作案的?

  肖某勇:我在校园总共偷了30多次,到现在为止,只被抓到过一次。我一般是穿着休闲服装打扮成学生的模样混入校园,然后假装在广场上散步,趁他们在广场滑冰滑得比较远的时候,就悄悄把放在广场凳子上的手机或书包拿走。

   贴心提示:

  校园内四个地点易被盗

  高校本是知识的殿堂,但却被一些窃贼奉为盗窃的天堂。据统计,近年来,高校校园盗窃案件呈多发态势,这与大学生警惕性较低有很大关系。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认为在学校里相对安全,缺乏防范之心。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比较追求时髦,大都配有电脑、手机、iPad等,窃贼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将作案目标选择在高校。

  此外,大学校园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公共场所,由于出入人员较多,难以控制非本校人员入内,所以除了采取安装监控录像等技术措施震慑不法分子,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学生提高警惕,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据有多年办案经验的梅江公安分局东郊派出所刑侦民警邱所长介绍,当前大学校园内容易发生盗窃的地点主要有四个:一是图书馆、自习室,趁学生上厕所或是临时外出之际,拿走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电脑。二是食堂,趁学生打饭人多拥挤之机,扒窃学生手机等随身财物。三是学生宿舍,窃贼装作学生模样混入,伺机盗窃宿舍内财物。四是广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学生休闲运动放松场所,在锻炼身体时,大学生们往往是人与包分离,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