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2015一年艰难“爬坡”

24.12.2015  15:51
原标题:汽车业这一年艰难“爬坡

再过一周,2015将成为历史。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波澜壮阔的一年,更是酝酿新生力量的一年。或许,若干年后再回首,2015年会被定格为重要的“转折年”。

2015年初,作为大宗消费品的汽车市场,受到整体经济调整的影响,进入了10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期。市场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比次贷危机影响更大”“看不到未来在哪里”,等等。随之而来的便是“降价”“库存高压”“人事变动”等一路坎坷。

然而,在政策的培育下,新势力也得以迅速崛起,新生态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自主品牌等关键词,给市场带来一股新鲜血液。

2015年汽车十大关键词

微增长

@微评

年初,或许业界没有谁能够想到,全年汽车市场会如此惨淡。一直以来,车企均在谈微增长,也在谈如何应对微增长。然而,当微增长真正到来时,各方均发现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2.39万辆和2178.66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3.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73.52万辆和1868.1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2%和5.9%,增幅比1-10月均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中,我国5月份汽车产销同比双双下降,出现车市过去15年来首次负增长,产、销量双双回落到200万辆以下。并且,下滑状态一直维持到今年9月,迟迟不见改善。

对于很多车企而言,微增长便意味着“不进则退”,更何况,今年的微增长还是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下得来。

车企降价

@微评

4月初,当各车企还在观望时,上汽大众首发了一颗“炮弹”,对旗下POLO、夏朗、帕萨特、途观等车企进行价格调整,部分车企售价下调达3万元,正式掀起了市场的“价格战”。一时间,降价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雪铁龙、上汽乘用车、广汽丰田等车企迅速跟进,通过购置税减免、汽车金融、二手车置换等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车企对于本轮“调整风波”,解释为以更完善的价格体系贴近市场需求,引领市场价值回归,对市场态势的敏锐洞察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悉心把握。

然而,背后更多是维护经销商体系稳定,将市场暗降变为明降。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这也说明,在充分竞争下,汽车供给两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库存

@微评

市场不好,谁最难过?在中国这个特殊的产业链条中,毫无疑问,汽车流通商日子最为艰难。一方面要承受市场的低迷,另一方面要保证车企的任务达成。今年,经销商跑路的新闻也开始增多,这背后则是经销商长时间的高库存,不健康的运营。

正是长时间的高库存,激起了经销商的抱团维权。今年上半年,多品牌经销商纷纷向主机厂发出了强烈“抗议”:主动下调库存量!

7月1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出“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一封公开信”,强烈呼吁整车企与经销商重塑关系,以迎接车市的新常态。

为此,无论是如宝马、捷豹路虎的豪华品牌,还是如大众的普通品牌,今年上半年均及时调整了商务政策,将库存系数合理控制。到11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0,环比上升9%,同比下降23%,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

新能源车

@微评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今年是腾飞之年。据工信部数据,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1.72万辆,同比增长3.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30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9.01万辆,同比增长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89万辆,同比增长90%。

有统计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一市场,而比亚迪、江淮、北汽等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中,跻身世界前列。

或许,在未来某天,我们曾经的“弯道超车梦”将成为现实。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强力刺激,从年初到年底,从中央到地方,从大的政策到小的指导意见,发展新能源汽车始终是政府的主要方向之一。更为关键,扶持新能源汽车政策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逐步转移至配套体系,彻底破解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难题。

互联网+

@微评

互联网+,在年初的股市中,是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在汽车市场,“互联网+”也是个时髦关键词,无论是主机厂、经销商以及供应商,都在思考着如何利用“互联网+”重塑生态圈。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首度提及车联网未来发展规划,将会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顶层设计上,全面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从车企层面,通过“互联网+”的衔接,更好地推动生产、销售的完善。

购置税减半

@微评

面对着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刺激还是不刺激?经过外界几场激辩之后,还是选择了前者。

9月30日,国务院针对汽车市场将推出三大举措,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对购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

对于刺激政策,市场给出了积极的响应。11月,乘用车月度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乘用车产销环比呈现10%以上增长,同比出现20%以上的增长。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55.66万辆,比上月增长16.5%,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比同期增长29%,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速5.3个百分点。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0.9%,比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

不过,与2009年的刺激政策相比,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效果无法与之对比。同时,不少市场人士也有担忧,政策是否持续到明年?政策退市后,车市调整是否会卷土重来?

自主品牌

@微评

谁家今年日子过得最好?德系、美系、日系、法系还是韩系?统统都不是!是自主品牌。

或许,年初谁也没有想到,自主品牌复苏势头如此迅猛,即便遭遇市场寒流。当合资品牌纷纷显现增长乏力时,自主品牌却一路飘红,实现大逆转。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为何自主品牌能取胜于市场?不得不说自主品牌抓住了SUV的红利,江淮、广汽传祺、北汽、长城一直占据着SUV的热销榜单。

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细分市场的销量数据显示,轿车销售215.86万辆,同比下降11.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7%,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SUV销售289.68万辆,同比增长82.8%,占SUV销售总量的53.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MPV销售161.90万辆,同比增长11.1%,占MPV销售总量的88.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召回创新高

@微评

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8日,我国今年共有76家企业开展了226次召回活动,涉及缺陷汽车554.85万辆,召回次数同比增长29%,数量同比增长17%,创历史最高。按照我国新车年销量2200多万辆,今年召回数量约占新车销售四分之一。

更为关键一点的是,车企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共实施召回活动81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0%,涉及缺陷汽车352.2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8%,占全部召回数量的64%。

在召回事件中,今年最受关注的是速腾断轴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国家质检总局共整理分析有效投诉信息4468例,回访车主3万余名,收集分析故障案例457例,开展143次缺陷工程分析试验,形成了缺陷调查结果。

明年,我国将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强化汽车召回的工作。

平行进口车

@微评

2月11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发布第一批获取汽车平行进口资格的企业名单,全国共有17家经销商获得相关业务准许,正式揭开了我国平行进口汽车的发展新阶段。

随后,广州、深圳、天津等自贸区也相继启动了平行进口车的试点工作。11月,南沙自贸区正式启动了第二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申请认定工作。

据悉,我国已有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达78家。其中上海17家、广东14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目前,试点企业已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向商务部申领了1598辆平行进口汽车的自动进口许可证。不过,平行进口汽车市场并未如预想一样,一下子对市场形成了明显冲击。然而,随着政策与售后服务的相继完善,平行进口车正加速站稳脚跟。

汽车反腐

@微评

今年,车企因腐败被查处的案件备受外界关注,这其中包括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两大汽车集团。尤其是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以及一汽集团前董事长徐建一被调查。

其实,早在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中央第十三巡视组曾对东风公司展开专项巡视。今年2月初,巡视组在东风公司的反馈中,曾措辞严厉地揭露东风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了部分领导干部的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与东风公司存在关联交易,“靠山吃山”问题突出;“四风”整改不力,顶风违纪问题突出;选人用人中“带病提拔”影响恶劣,等等。

另一关注焦点是徐建一,出现了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执行组织决定;为其子在职务晋升方面谋取利益;收受礼金、在购买住房中侵占国家利益、违规领取奖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其中,受贿问题涉嫌犯罪。此外,徐建一还存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行为。

在其双开通告中,还强调了“徐建一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焦点人物

回归: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

5月6日,东风汽车正式发布消息,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任命竺延风为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出生于1961年,本次调任东风汽车担任董事长之前,为吉林省委副书记。不过,在2007年之前,竺延风便担任过一汽集团董事长,被誉为汽车界的“少帅”,具有丰富的汽车企业与地方政府工作经验。

竺延风重回车企,执掌我国第二大汽车集团,掀开了未来我国大型汽车企业的任命新模式,从内部晋升切换至外调,一来可防止腐败,二来可提升创新发展的动力。其实,对于竺延风来说,担子并不轻,东风汽车作为腐败案的重灾区,亟需重整旗鼓,将发展势头重新拉回正道,保持之前的高速发展的态势。

对调: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

5月份,就在东风汽车宣布竺延风出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之后,徐平随即“北上”进入一汽集团,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出生于安徽巢湖的徐平,自1982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之后,就进入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一直在东风汽车体系中成长,从一名基层技术员成为东风汽车董事长。

徐平北上进入一汽,可谓临危受命。一方面,一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建一因严重违纪被调查,并且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一批中高层干部因违纪被调查,一汽集团亟待重整旗鼓。另一方面,由于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曲折,战略混乱,亟需强手进行战略重组。

重整: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

12月1日,华晨宝马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正式接替安格,担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对于宝马而言,中国区人事再度出现了变动。

与3年前史登科离职相比,这次安格离开之后,宝马并没有委派远在德国的高层空降管理,而是就地提拔康思远,可以看出宝马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用人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熟悉中国市场的管理人才。

宝马方面也表示,康思远已经执掌华晨宝马超过六年,谙熟汽车业务,了解中国市场,这些都将有助于延续宝马集团在中国的成功轨迹。

如今的中国市场充满挑战,宝马与老大奥迪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奔驰凭借着一系列的新车,今年逆势上扬,正急速缩小与宝马之间的差距。对于康思远而言,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重整宝马团队,重塑市场格局。

布局:华晨汽车总裁刘鹏程

12月15日,华晨集团正式宣布,原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鹏程上调至华晨集团,担任华晨汽车总裁职务,祁玉民不再担任总裁,但仍担任华晨汽车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刘鹏程于1967年出生,现年48岁,曾任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党委书记;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本次华晨集团将董事长与总裁分开,将开始全力布局“十三五”规划。

按照华晨汽车目标,到“十三五”末,华晨目标实现整车产销150万辆,发动机产销16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500亿元。在“非洲、西亚、中南美洲+东欧”等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初步完成海外布局,集团出口实现占整车销售20%以上的目标。

跨越:东风日产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周先鹏

2015年,周先鹏正式执掌东风日产的第一年,便迎来了巨大的市场考验。一方面,由于人事变动加上原东风日产旗帜性人物任勇因违纪违规遭调查,内部人心浮动;另一方面,市场激烈的调整,可谓内忧外患。

如今,回头看看,东风日产却以全新形象,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有望达成全年100万辆目标,完成之前几年都无法实现的跨越。今年以来,东风日产以“激情”和“挑战”为关键词,全面刷新品牌形象。

在产品方面,东风日产相继推出了新楼兰、全新逍客、全新蓝鸟、MAXIMA西玛等,呈现出了“更新锐、更智能、更动感”的高端运动前沿设计趋势。(郭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