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足球史上留过我的名字”

28.08.2015  11:48
利用间歇期,在回到沈阳的第二天,李春郁便应张阳和清晨俱乐部之邀走进校园,为足球娃娃传授技艺。张烈、张可与李春郁在足球圈风生水起,张阳却一直在商海打拼,足球则一直是他的牵挂。

原标题: “沈阳足球史上留过我的名字

  四个人,四句话,四段经历

  作为老沈足的血脉——

  他们为了沈阳足球拼尽全力

  作为散落他乡的游子——

  他们还在各自沙场继续奔跑

  作为球场上的前辈——

  他们重新聚首反哺校园足球

  说起沈阳足球,球迷们似乎只记得海狮和金德那些老沈足的背影,但四张熟悉的笑容一下子让我们忆起了老五里河体育场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前天,张阳、张烈、张可和李春郁这四名老沈足的队友重新聚首,为了沈阳足球的明天走进校园,为小球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足球课。谈起这么多年在外历经的坎坷,他们也都很有感触。在场上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欢乐的奔跑,这四个老男孩儿也仿佛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孩子算赶上好时候了……

  张可:我们当年训练前先捡石子

  利用中超间歇期的时间,在河南建业效力的张可回到了沈阳,接到师兄张阳指导小球员的邀请后,张可二话没说便答应了。“沈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足球生涯和足球梦想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有责任有义务回到这里为沈阳足球做出一点贡献。

  说起张可的职业生涯之路,可谓充满坎坷,他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辗转沈阳金德、长沙金德、沈阳东进、江苏舜天、贵州人和与河南建业,这期间还包括2004年的“误服禁药”事件,然而这些经历却让张可更加成熟,如今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的张可正在河南建业队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这次回到沈阳,看到小球员在场地内带球奔跑,张可感慨颇多,“看看他们的装备和现在训练的条件,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些?球鞋就是胶鞋,场地就是土场,每次训练之前还都要把场地上的石头子儿捡干净才能踢球!”张可感叹,现在小球员的训练条件与他们那时候有着天壤之别,“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样的训练条件,即便将来走上职业的道路,也要坚持着踢下去。

  张烈:培养球员别光看身体

  作为贵州人和的主力门将,沈阳籍球员张烈的职业生涯堪称经历丰富。经历了2006年职业生涯的低潮与退役,选择复出之后,张烈的职业之路一路走高。这次利用间歇期回到沈阳,走进校园的张烈看着眼前的这些小孩子,仿佛看到了沈阳足球的未来。

  十几年前,24岁便入选国家队的张烈可谓前途光明。但用张烈的话来讲,“中国足球什么样的烂事儿我都能赶上。”2006年与俱乐部在续约问题上发生一些分歧后,性格倔强的张烈毅然退役。随后张烈在沈阳东进复出,但如果没有当初耽误的那几年,他的成就应该会更高。七年前,张烈做了父亲,看到眼前这批与自己女儿同龄的小球员,张烈有着更多的感慨,“吃足球这口饭很辛苦,不过足球这项运动不是你光有身体就能踢好的,我们之前的选拔条件主要看身体,但最后培养出来的是一批 泰森 ,国外的选择和培养模式与我们不同,身体只是一方面,更多注重对于足球智商的培养,所以人家培养出来的是一批 梅西 。

  李春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

  李春郁虽然是这几个人中的小老弟,但他的职业经历丰富得可以写成一本书。从当年沈阳金德的希望之星,到入选各级国字号,到留洋的起起伏伏,再到“月薪2000的国脚”,他或许也是这几名球员中吃过最多苦的。利用间歇期,在回到沈阳的第二天,李春郁便应张阳和清晨俱乐部之邀走进校园,为足球娃娃传授技艺。

  2004年,李春郁进入沈阳金德一线队,凭借出色的脚下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17岁的李春郁就被荷甲劲旅费耶诺德看中,但那一次的未成行也奠定了他此后坎坷的职业经历。由于球队跌宕起伏,李春郁最终选择留洋。2010年2月份,李春郁签约贝尔格莱德RAD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入选了当年6月的国家集训队,作为那期国家队唯一的海归,李春郁当时的月薪其实只相当于人民币2500元!留洋的那段岁月,支撑李春郁在塞尔维亚生活下去的动力,就是他的足球梦想。如今的李春郁与石家庄永昌队在中超上演了黑马奇迹,生活情况有了大幅的改观。“我其实想告诉这些孩子,如果你真心喜欢足球,就要坚持自己的足球梦想,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初衷。”在前天的浑南一小,李春郁看着场上奔跑的小球员,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经常会有,沈阳的足球未来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张阳:希望脚踏实地帮上沈阳足球

  与其他三位现役球员不同,老大哥张阳的职业生涯比较短暂,在沈阳海狮经历了五年的职业生涯之后,张阳转行经商。如今,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张阳心里最惦记的仍是足球,他告诉记者:“一直想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沈阳足球做一些贡献。”如今张阳联系了多家热心企业,共同出资资助沈阳市校园足球,算是他对沈阳足球的一种回馈。

  张烈、张可与李春郁在足球圈风生水起,张阳却一直在商海打拼,足球则一直是他的牵挂。如今成立沈阳清晨足球俱乐部并发起“校园公益行”活动,让张阳再次走进球迷的视线。“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我曾经是沈阳海狮足球队的一名队员,我18岁便进入了海狮一线队,虽然职业生涯不长,但是对足球的感情很深。大家都知道沈阳是中国足球最大的人才库之一,现在沈阳校园足球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专业教练,我希望像我们这样已经退役的足球人能够脚踏实地为沈阳足球做些贡献。这次校园公益行只是一个开端。”张阳的目标很长远,“我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小学培养出3000-4000名小球员。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将来沈阳足球一定会重现辉煌。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周舟

  摄影记者 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