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红色基因 从化老温泉迎“新生”

20.07.2019  16:32

从化温泉地区全景图

温泉历史文化博物馆效果图

大洋网讯 老温泉来了一群年轻人,红色史迹从沉睡中醒来,从化区温泉地区正悄然发生着“蝶变”。

从化温泉地区俗称“老温泉”,在历史上素有“世界温泉之都”“岭南第一温泉”的美誉。然而,记者了解到,过去近20年间,“老温泉”却一直面临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产业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

面对“老温泉”如何焕发“新活力”的问题,今年4月,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从化区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老温泉、新活力”从化温泉地区全面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从基层党建引领、规划设计、环境综合整治、文旅产业、生态产业等7个方面进行提升,力争用3年时间,将温泉地区打造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承地、生态经济核心区。

新:

建温泉历史文化博物馆 让历史“开口说话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从化温泉地区,看到一栋老旧建筑正在进行着改造。从化区温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上个月开始动工建设的温泉历史文化博物馆,对一栋原先的邮电办公楼进行改造,预计9月底建成。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温泉地区正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地,即将建成的温泉历史文化博物馆,将会以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和影像等布展方式,展现历史上曾在温泉地区发生的革命斗争史实、历史大事记等,让温泉地区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化“开口说话”,让更多的人能够触摸那一段红色记忆,从而记住乡愁。

记者了解到,小小温泉地区,却与许多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庐山恋》《闪闪的红星》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曾在此处取景,宣星村至今还保留着广州解放的最后一场战役——云台山战场遗址。

温泉地区将以流溪河为轴线,串联全区红色资源,积极导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影视、红色文创等红色业态,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条,打造百里红色文化产业带。

活:

学生动手“包装”土特产 绿色经济理念引活水

红色文化传承地打开温泉地区历史故事新的讲述方式,企业与人才则为这里的绿色经济引来了源头活水。去年12月,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正式开学。这座坐落于小镇中的大学,与全球顶尖的10所高校联盟办学,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致力于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的科技设计大学,开办至今,已经培养了50多名各类专业的学生。

学校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从化荔枝的品牌宣传就是该校师生共同设计的。在乡村农产品的推广方面,通过“一校一村一品”模式,以一所高校结合一批乡村开发一批农产品品牌。在整个项目中,因为每条村的特色产品不同,学生会先到每条村去调研,许多创作灵感与素材都来源于乡村,土特产经过品牌包装再投放到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价值。

实际上,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搭建了一个产学研平台,就在上周举办的国际暑期学校,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多名专家教授围绕设计创新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立足从化本地,培育创新创业高级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我们希望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在这里学习,更能通过创新创业留下来。第一期的52个学生,11个留在了从化创业,并成立了6家创业公司。”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泉地区正在加快构建以生态设计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婚庆浪漫产业和“双创”经济等绿色发展创新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佳都集团企业发展规划经理黄广南告诉记者:“当时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考虑,选址在财富小镇,首先是看重这里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其次,周边还有很多像清华五道口EMBA学院这样的研究机构、旅游企业,产学研互动的氛围很好。

据了解,双创产业园区正加快建设。目前,有包括佳都科技在内的7家生态企业落户于此,164家企业入驻了温泉财富小镇,入驻企业实缴注册资本55.8亿元,预计资产管理规模614亿元。

探索党建引领一体联动机制

打破部门壁垒合理利用资源

走在‪温泉镇风景区内的环湖绿道‬,旁边的流溪河泛着碧波。夜幕降临,木栈道上的点点路灯渐次亮起,织成一条光带。同样坐落在景区内的广东省温泉疗养院,近两年床位常常供不应求,有时甚至还要人为控制客流量。

事实上,3年前温泉东路就进行了改造。广东省温泉疗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很少,许多改造升级涉及土地,而这些土地资源归各个单位所有,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党建引领一体联动机制的建立,将各个部门、单位手中的资源整合,进行合理利用。

记者了解到,温泉地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一体联动机制,成立温泉风景名胜区党委,吸收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党委负责人、广东温泉宾馆党总支部负责人等担任党委委员,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开展融合共建党组织活动,充分调动了辖区内各单位和村(社区)党组织的积极性,集聚盘活温泉风景名胜区优势资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