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沙龙第二期:“以文会友”之诗书雅集

06.04.2017  20:01

3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图书馆六楼博雅斋开展了一场文人间的诗书雅集活动。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博导戴伟华教授主持,邀请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两大文人齐聚博雅斋。同时图书馆副馆长王中向、省社科联秘书长兼《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先生、宣传部徐能源老师和6位硕博士学生们参加了此次雅集活动。

活动伊始,陈永正老师忆起华师往事,作为华师的老校友,他对华师图书馆有一份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的大学时代恰逢文革时期,图书馆是他大学期间自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

陈永正谈及书法和诗歌是相通的,都需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不要只锐意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先要一笔一笔地学好构型,好好学习古人,认真研究古人的书法架构。书法一定要立足传统,最好的书法:第一,功力深厚,传统的功力;第二,有新意,有自己的风格。陈永正特别同意王国维的《论古雅在美学上的位置》文章中“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天才创造的,最好的文艺作品”的观点,他认为没有足够的天赋,可以古雅,就是把学古人学到手。陈永正举康有为、梁启超为例,康有为是广东公认一流之上的诗人,有传统有风格,而梁启超是纯粹学古,但亦能有一流诗人的风范。所以陈永正先生提倡,无论是写诗歌还是书法,有天赋的人打好基础,完成独创性;而普通人,可好好学古。

陈永正先生以自己19岁时抛弃4岁开始学的一切诗歌书法,重新一笔一划地学习诗书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学诗书要趁年轻,从头学起。他认为写诗不需要高深的哲学思想,但一定要依标准来,像按题写作文来写,仿照古人的写法。而练书法则应当把每个构型深刻地印在脑海里,尽力模仿到一模一样。陈永正先生还与师生分享他的日常,每天写几张小字,买最好的宣纸,磨着墨,泡壶好茶来写诗。

雅集中,陈永正带来一副受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先生之邀题写的  “守望岭南”给大家欣赏。戴伟华带来五副自己的诗歌书法作品,陈永正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叶金宝带来他的书法练笔向陈永正先生讨教,陈永正先生倾心相授书法练习的方法。兴之所至,陈永正先生挥笔泼墨,题写“石室闻弦”赠予博雅斋。同时面对虚心求教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陈永正先生耐心地一笔一划地边示范边讲述点、横和竖三种基本笔画的起笔与收笔,鹤发童颜的大师风范令参加雅集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戴伟华他认为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学术界的人都应该做一个文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有更高的个人的追求。他谈到,“回归诗和书的本身,书、诗其实是我们生活的本身,如果提高到艺术境界来追求,也就是一种对自己更好的要求了,但是要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更高的要求则是陈永正说的继承传统,按规矩办事,深入发挥,这还是要看才性的关联。实际上我觉得,作为诗词书画圈子里的人,要淡泊名利的,像陈永正这样。”最后,戴伟华希望爱好书法的同学能够认真练好每一个字,重要是入门要正。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对本次活动组织了同步线上宣传和互动分享。在校学生会的线上互动环节,全校超过1000名学生热切关注本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办,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接触大师的机会。很多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书法和诗词的喜爱,但不知该如何入手,看到这次雅集的分享,才明白要在入门时打好基础,谨慎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古人的笔法格律。

作者/通讯员:王春芳 | 来源:图书馆 | 编辑:杨柳青